《绣云阁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第三十二回易俗形拜师立髻出梓里逐日云游
三缄自请老道入庄,日设斋筵待之。居住月余,不闻谈及大道,惟晨午餐罢,酣眠而已。三缄暗自疑曰:“是必野道之流,待结缘以求食者,故入吾家庸庸碌碌,无所短长。若彼大道习成,吾餂以言,当侃侃而论,何一闻吾谈道,而辄以他言乱之,即此已知其中酝酿矣。吾且再待几时,如其行动如前,必谢绝而摈诸门外,以好另寻高道,拜为师焉。不然,恐耽误吾功,难成大道。”三缄私议如此,而老道以为不知也。每值设宴则为餍饫,凡遇煮酒则为畅饮,饮至酣醉,口里喃喃,不辨所说何词。未酣醉时,一切闲谈,皆尘世荣华之事。三缄款待已久,甚厌于心,几番欲出谢绝之言,而羞于启齿。恰遇老仆,筹计家内钱谷,执盘在案,老道为之亿而走珠焉。老仆曰:“吾主以若大家务,付吾料理,吾欲为主广积金帛,未知此岁何物可囤?”老道曰:“此岁别物皆贱,惟粟差可。”老仆如命,于佃租不售之外,复买食谷数百余石。未逾一月,价果高昂,仆以老道为仙,赞不绝口。老道笑曰:“吾若为仙,不讨尔主朝日生嫌矣。”老仆曰:“吾主时设斋筵,以待道长,安有嫌之之说哉?”老道曰:“吾能知人肺腑。尔主见吾碌碌无能,久欲谢绝,不过碍于颜面,一时难以启齿耳。兹趁尔主习道室中,吾为尔告,尔主聚神炼气,其道颇知,至灌溉灵根之功,尚有所歉。若欲吾传以琳条为杖,明性以修玉炼,立命以修金炼,要尔主心诚一片,拜吾为师,始与之谈。如只设斋筵以安我心,是亦养弟子以万钟之意也,吾将去矣。吾有四语,书于是壁,俾尔主观之。”言已,手执手锥,向壁书云:“欲成大道在诚求,师道传来自细周。若只以筵为笼终,无斯便易与人谋。”书罢而出。老仆曰:“道爷此去何所,须与仆言,候主人命仆寻时,以免多劳步履。”老道曰:“吾犹天外之鹤,随地可居。此次欲吾归来,必要尔主亲临玉趾,否则万万不能也。”言毕飘然竟去。
三缄炼功出室,不见老道,询之老仆,仆告所以。三线将所题四语默诵一遍,忙向去路追之。奔走十余程,不见踪迹。三缄此际自悔不已,心欲驻足不行,又恐失此高明,难成大道。稍歇片刻,复向坦道而趋,竟赶至红泥庄前,始见老道仰卧松下。三缄跪地求曰:“弟子炼道心急,未克拜于门墙,今请仙车一转蓬户,弟子愿拜门下,师事终身。”殊意三缄愈哀求之,而老道齁齁入梦矣。三缄任波酣眠,长跪不起。老道已知诚求念切,假意苏来,呵欠连声,曰:“一场恶睡,不知许久。”遂将道袍赳赳,执杖欲行。三线牵衣,告诉诚求之念。老道笑曰:“尔果欲求道乎?吾传道甚缓,毋起嫌意也。”三缄曰:“再不敢矣。”老道曰:“如是缓缓归之。”路途之中,老道一步一立谈,皆红尘事故,至于大道,初未谈及半言。三缄低声请曰:“吾师何不谈一二道语,以俾弟子得丝毫进境乎?”老道曰:“谈道不如道外求,须知是道见头头。鸢飞鱼跃何其妙,悟得来时与道谋。”三缄曰:“师所言道,其殆不可拘执乎?”老道曰:“凡学道人,宜静亦宜动,静有仁者象,动效知者形。能将习道之心,随地随时养得活泼,则人道自易易耳。”三缄曰:“活泼二字,如何养耶?”老道曰:“玩水观山,其机乃活。”谈论至此,西方日坠,山鸟归林。三缄曰:“日已夕矣,吾师可速行之。”老道曰:“谈道浓时,几不知日落东海。”始忙忙促促,逞步而行。及入户庭,仆人已燃灯久候矣。
三缄命仆重设斋筵,与老道同餐。餐后,三缄曰:“弟子欲拜门墙,可命仆人燃点香炬。”老道曰:“是日不佳,明日方可。”三缄诺。
次日早起,整顿衣冠,香炬燃余,请老道坐于堂上。老道曰:“拜师容易,吾且询尔,道衣可以缝就乎?”三缄曰:“缝已久矣。”老道曰:“如此捧衣来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5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5个月前
《》与《》的体例大致相似,但内容则多为《搜神记》所未见。该书凡十卷,一百一十七条。《搜神后记》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。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,而多言神仙;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,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。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,所以显得美丽动人。一类是人神、人鬼的爱情故事。著名的有《白水素女》、《李仲文女》、《徐玄方女》等。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,极富浪漫梦幻意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
十六回,明末董说(字若雨)著。它补入《》的“三调芭蕉扇”之后,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,其思想性和艺术性,毫不比《酉游记》原书逊色,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。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