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绣云阁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待吾入报主人,然后迎君玉趾。”言已入第(地)。不逾片刻,出而迓曰:“知主久候矣,请相公速入。”三缄由重门直进,两旁长廊一带,垂杨覆绕。主人立于廊下,见三缄至,迎入西轩,轩内筵已设西。二人挽手入席,畅饮壶觞。酒过三巡,复礼子假作七窍声曰:“程途千里,遍访吾兄,所恨相会无期,不意今(金)兹仙风吹至,慰吾饮渴之想。特备薄卤,一洗风(封)坐。”三缄谦逊曰:“弟也因兄名而访兄迹,亦弗辞天水人山,奈几易春秋,竟无仙缘以晤仙子,奈何幸于仙缘庄内,得睹仙颜乎!”七窍曰:“仁兄近年所为何道?”三缄曰:“听兄一问,不觉汗颜矣。”七窍曰:“谅是胎津久育,不久可以拔宅而升。”三缄曰:“一生碌碌,兄所谈者,弟不过徒得耳闻,祈吾兄弗吝指陈,弟愿学之。”七窍曰:“兄果未入道乎?俟宴罢时,同入悟道亭中,与兄讲论一二。”三缄诺。无何酒肴饮毕,竟上旱亭。亭外竹影摇青,梧阴映绿,清幽不异仙府,三缄心甚羡之。七窍暗窥三缄果有慕道之念,于是由浅而引之曰:“三缄兄以习道为难乎?盖习道无难,得正轨而入之为难;得正轨无难,得正轨而有恒之为难也。”有恒为进圣之基。三缄曰:“七窍师兄事何人,入道如此其易?”七窍曰:“师教固不可无,尤贵能自得师焉。”三缄曰:“闻兄之言,习道若易,兄其略为指点,开弟茅塞,倘得寸进,所赐良多。”七窍曰:“心不清兮物欲扰,内神困憋难生巧。心清神凝固子精,习道无他巧处,总以固精为第一。盖以精不固,则神不能凝,气亦不聚也。由兹上达道自好。”三缄曰:“道中有炼气之说乎?”七窍曰:“第一要务在乎此也。”三缄曰:“气又如何炼之?”七窍曰:“炼气凝神大有功,每从呼吸以相通。要效天地自然处,旁迕用力不相同。”三缄曰:“吾闻炼气要下丹田,其信然欤?”七窍曰:“不但此也。丹田之下有三关,能过三关别有天。尾闾曲折层层上,直到昆仑大洞前。道旨朗然,在习者能自会之。三缄曰:“又闻炼道绝欲为先,因精第一,是如此道,不几无夫妻子母之说乎一’七窍曰:“古来成道有童真,夫妻二字不相亲。亦有夫妻成大道,若尽童真灭尽伦。”三缄曰:“听兄所言,道固易学,奈吾父母尚在,忍抛弃而入深山哉?”七窍曰:“抛离父母入山深,人伦大道缺一门。即在家底皆可习,总怕几人不用心。”又为习道而远离父母者惊。三缄曰:“如正炼道,父母呼之,不答非孝,答之非道,当何以处此?”七窍曰:“随时随地皆可习,只在一心不离剔。如形外面使人知,尚未深明道之的。”三缄曰:“习道之形,到底如何样耶?”七窍曰:“用功时节迳功夫,虽然本有视如无。若使人人知我有,皆非正轨是旁敷。”四言已将正轨旁敷,分别无紊。三缄闻到此来,似有会悟,曰:“要如是做耳。”七窍曰:“不如是,不如不做也。”三缄得此顶门一针,已晓入道之法,哑然自笑。七窍曰:“道中妙趣少人知,得解人来便得之。手舞足蹈原何故,正是黄庭得意时。”三缄频频点首,向七窍拜舞不已,曰:“若非吾兄招饮贵庄,吾必终身立于道外。他日道若能成,兄即吾师也。”七窍曰:“何敢当师,但愿贤弟胎婴早结,拔宅仙升耳。”因见三缄乐道之志已坚,遂于梦魂中送之归里。三缄且前且却,依依不舍。七窍曰:“吾乔居于此,与兄甚近,晤自易之。今欲留兄消闲数日,又恐堂上怅望倚闾,不然即此聚首一生,其心犹未足也。”言毕,拱手而别。三缄一步一回顾,至待不见七窍形影,然后归庄。甫入庄门,为犬吠数声,一惊而醒。仙缘庄之情景,宛在目中,七窍兄之言谈,犹在耳畔。急急披衣下榻,细将所传反覆思维,已有三分会意。自是日在家内,常常习之。灵宅子默会得知,欲阻三缄入道之路,奈无有如总真童子之法力而听为运用者,眉上念愁,乘云空际,极目四顾,天青一片,绝少行云。刚欲播转云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5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5个月前
《》与《》的体例大致相似,但内容则多为《搜神记》所未见。该书凡十卷,一百一十七条。《搜神后记》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。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,而多言神仙;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,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。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,所以显得美丽动人。一类是人神、人鬼的爱情故事。著名的有《白水素女》、《李仲文女》、《徐玄方女》等。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,极富浪漫梦幻意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
十六回,明末董说(字若雨)著。它补入《》的“三调芭蕉扇”之后,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,其思想性和艺术性,毫不比《酉游记》原书逊色,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。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