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九云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于求生。只要头一件,主意清新,措词就不俗了。究竟这好。”杨祭酒笑道:“兄长不必长篇大套的说来,只命好题罢。”太常道:“你不自出,让于他人么?”丞相道:“不须推诿,还是正经好景呢。”
祭酒道:“令眼前之景,便是枫、菊。择于两者,何如?”
太常道:“菊花倒也合景,只是前人太多了,恐怕落套。”
丞相想了一想,道:“韩兄善于律。如今以菊花为宾,以人为主,竟拟出几个题目来,都要两个字,一个虚字,一个实字。实字就用‘菊’字。虚字便用道用门的如此。又是咏菊,又是赋事,前人虽有这么做的,还不很落套。赋景、咏物两关着,也倒新鲜大方。”
太常笑道:“很是有趣。只是不知用什么虚字才好?韩兄先想一个我听听。韩翰林想了一想,笑道:“‘菊梦’就好么。
“丞相笑道:“果然好。我也有一个‘菊影’何如?”韩翰林道:“很好。”祭酒笑道:“‘问菊’可使得?”太常道:“也罢了。只是也有人做过。若题目多。这个也搭的上。我又有了一个。”韩翰林道:“快说出来。”太常道:“‘忆菊’何如?”韩翰林拍案叫妙,因接说道:“我也有了。‘访菊’好不好?”
丞相也赞有趣,因说道:“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看。”
说着,遂研墨蘸笔,太常便念,一时凑了十个。祭酒看了一遍,又笑道:“十个还不成幅,索性凑成十二个,就全了,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。”丞相听说,又想了两个,一共凑成十二个,说道:“既这么着,一发编出个次第来。”太常道:“更妙,竟弄成个菊谱了。”
丞相道:“起首是‘忆菊’。忆之不得。故访,第二是‘访菊’。访之即得,便种,第三是‘种菊’。种既盛开,故相对而赏,第四是‘对菊’。相对而兴有余,故折来供瓶为玩,第五是‘供菊’。既供而不吟,亦觉菊无彩色,第六便是‘咏菊’。既人词章,不可以不供笔墨,第七便是‘画菊’。既然画菊,若是默默无言,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,不禁有所问,第八便是‘问菊’。菊若能解语,使人狂喜不禁,便越要亲近他,第九竟是‘簪菊’。如此人事虽尽,犹有菊之可咏者,‘菊影’、‘菊梦’二首,续在第十、第十一。末卷便以‘残菊’总收前题之感。这便是三秋的妙景、妙事都有了。”
太常依言,将题录出,又看了一回,又问:“该限何韵?
“丞相道:“我平生最不喜限韵,分明有好诗,何苦为韵所缚?今也不必学那小家派,只出题,不拘韵,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,并不为以此难人。”韩翰林接口道:“丞相总论很是,既这样,自然大家的诗还进一层。但今五个人,这十二个题目,难道每人作十二首不成?”丞相道:“那也太难人了。将这题目誉好,都要七言律诗,明白贴在案上。他们看了,谁能那一个,就做那一个。有力量者,十二首都做也可,不能的,作一首也可。高才捷足者为尊。若十二首已全,便不许他赶着。”
于是将十二题目贴在案上,便取来一张雪浪笺过来,磨浓香墨,羊毫几管置傍边。
丞相道:“这菊句不拘次序,随意到便写。自己虽构成七句,他人先写八句,且便用他句罢。”太常笑道:“很好,有趣。但如晚生钝才,多让了诸公几句呢。”丞相笑道:“韩翰林便是大手笔,先题《忆菊》,开首篇以异茅塞罢。”
韩翰林谦让一回,先写《忆菊》一律,诗云:怅望西风抱闷思,蓼红苇白断肠时。
空篱旧圃秋无迹,冷月清霜梦有知。
念念心随归雁远,廖廖坐听晚砧迟。
谁怜我为黄花瘦,慰语重阳会有期。
右(上)《忆菊》,韩浩吉题。
题毕,丞相抽笔《访菊》一律,诗云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(又名《昭君传》)写王昭君及其妹赛昭君和番事。汉元帝派毛延寿选美女人宫。毛延寿选得绝色美人王昭君,因素贿不成,设计将昭君打入冷宫,另以鲁姓女代之。后毛延寿诡计揭穿,鲁妃自杀,汉元帝专宠昭君。毛延寿见阴谋败露,惧罪逃往番邦。番王发兵攻汉,汉元帝忍痛以昭君和番。昭君到了番邦,借番王之手除去奸贼毛延寿。最后自投白洋河,以死全节操。昭君死后,昭君之妹赛昭君被召入宫,被册封为皇后。番王再次兴兵伐汉,曾
其他 18万字 5个月前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5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5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