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封氏闻见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卷八
○历山
齐州城东有孤石,平地耸出,俗谓之历山。以北有泉,号舜井。东隔小街,又有石井,汲之不绝,云是舜之东家之井。乾元中,有魏炎者于此题诗曰:“齐州城东舜子郡,邑人虽移井不改。时闻汹汹动绿波,犹谓重华井中在。”又曰:“西家今为定戒寺,东家今为练戒寺。井中投一瓶,两井相摇响。”泙濞又曰:“齐南郡里多沮洳,娥皇女英汲引处。窃向池中深畊来,浇茆畦土平流去。”炎虽文士,其意如是,则诚以为舜之所居也。按郑玄“历山在河东。”应物云:“在雷泽。”皇甫谧云:“在济阴。”今东齐也名历城,与舜耕历山其名相涉,故俗人混同。其说在河东者近是。
○二朱山
密州之东,临海有二山。南曰大朱,北曰小朱。相传云仙人朱仲所居也。按朱仲,汉时人,仙传所载,不言所居。若尔,朱仲未居之前,山无名乎此西北数十里,有春秋时淳于城。淳于,州国也。吴楚之人谓居为千古,谓州为朱然。则此山当名州山也。汉末崔炎于高密従郑玄学,遇黄巾之乱,泛海而南,作《述初赋》,其序云:“登州山以望沧海。”据其处所,正相合也。大朱东南海中有句游岛,去岸三十里,俗云句践曾游此岛,故以名焉。《述初赋》又云:“朝发兮楼台,回盼子句榆,朝食兮岛山,暮宿兮郁州。”郁州,今海州东海县,在海中。《晋书》石勒使季龙讨青州刺史曹嶷,嶷欲死保根余山,然则句榆、根余当是一山,亦声之讹变耳。
○峄山
兖州邹峄山,南面平复。东西长数千步,广数步。其处生桐柏,传以为贡峄阳孤桐者也。土人云:“此桐所以异于常桐者,诸山皆废地兼土,惟此山大石攒倚,石间周回皆通人行,山中空虚,故桐木绝响,以是珍而入贡也。”按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下邳县西有葛峄山,古之峄阳下邳也。”郭缘生《述征记》云:“峄山在下邳西北,多生梧桐,则《禹贡》峄阳下邳者是也。”《邹山记》云:“邹山,盖古之峄山,始皇刻碑处,文字分畛,始皇乘羊车以上,其路犹存。”按,此地春秋时邾文公卜迁于峄者也。始皇刻石纪功,其文李斯小篆。后魏大武帝登山,使人排倒之,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。邑人疲于供命,聚薪其下,因野火焚之,由是残缺,不堪摹拓。然尤止官求请,行李登涉,人吏转益劳敝。有县宰取旧文,勒于石碑之上,凡成数片,置之县廨,须则拓取。自是山下之人,邑中之吏,得以休息。今闲有峄山碑,皆新刻之碑也。其文云:“刻此乐石。”学者不晓乐石之意。颜师古云:“谓泗滨磬石作此碑。”始皇于琅琊、会稽诸山刻石,皆无此语。惟峄山碑有之,故知然也。
○羑里城
相州汤阴县北有羑里城,周回可三百余步,其中平实,高于城外地丈余,北开一门。相传文王演《易》之所。书曹子建《诘纣文》云:“崇侯何功乃用为辅。西伯何辜囚之囹圄。囹圄既成,负土既盈,兴立炮烙,贼害忠贞。观此意,见文王见囚之地,纣使负土,实此城也。未详子建所据。今按,此东顿邱、临黄诸县,多有古小城,或周一里,或三百步,其中皆实。郭缘生《述征记》云:“彭城郡有秺城,云是崇侯冢。自淮迄于淮河上,城而实中秺丘垄可阻,谓之固。然则小城而实,皆古人因依立冢,以为保固。子建所云:“负土既盈”,或承流俗之传耳。大历中,汤阴有一尉,姓张,与数人同行,过羑里城。或问此是何城,张尉答曰:“此是郭令公围相州时所筑。”或曰:“此是羑里城。纣囚文王之处。何关郭令公筑?”张尉曰:“某比在河南,是不知文王与纣事,只将谓令公所筑也。”
○文宣王庙树
兖州曲阜县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是一部唐代前期的汉族志怪传奇小说集,原书二十卷,今存六卷。本文专就其中所载人鬼情缘故事与六朝同类故事比较,论证广异记虽上承六朝志怪模式,而叙述转趋曲折,人物形象细致,各方面技法都有进步,尤其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已脱离辅教动机,提升了小说创作意识的水平,展示唐人情致,开发小说的新时代趣味,即谓以志怪之体而用传奇之法,是一部初唐小说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代表作品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笔记小说集。二卷。本名《阙史》。原为三卷。高彦休(854~?),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884年(僖宗中和四年)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议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卷十八)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亦称《国史补》,为中唐人李肇所撰,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,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、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,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,仅《》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。共三卷,凡三百零八条事,卷首有目录,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。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,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。此书上承刘餗所著《国朝传记》,并与之体例相同,卷数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全书共五卷。唐王方庆撰。魏郑公即魏徵,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,进封郑国公。此书编录魏徵事迹,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。元至顺年间,翟思忠撰《魏谏公续录》二卷,明以后失传,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另行著录,但内容多和《谏录》重复。《畿辅丛书》删除重复后只余十八条,刻在《谏录》之后。明彭年又采《通鉴》、两《唐书))撰《谏录补》一卷,亦无甚价值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