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武侠小说
  3. 《坏种》by火风L
  4. 第148章
设置

第148章(1 / 1)



《《坏种》by火风L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陈调闭了闭眼,深深吸了口气,但股味道却直冲撞进脑里,被这味道刺激了似的,他突然伸手把保险柜拉开。

里面的东西很简单,一本很厚的笔记本,一本相册,和一张记忆芯片。

他拿起那本笔记本,依旧是保留了很久的样子,页角都有些泛黄,翻开时轻薄的纸张还会发出古陈旧的杂音。

第一页什么字都没有,而是画了一个奇怪的笑脸。

第二页,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“禁止”。

“禁止摔碎家里的花瓶。”“禁止不回复母亲的话。”“禁止和同学打架。”“禁止撒谎。”“禁止拿走同学的物品。”全是稚嫩的笔迹,不难看出是年幼时的龚英随自己写下的,像在偷看爱人的童年,陈调心里稍微放松了些。

他接着往后翻了几页,逐渐察觉出不对来,他的“禁止”未免也太多了,事无巨细,数都数不完。而且、随着字迹变得成熟有力,那些禁止的行为也变得十分诡异……

“禁止在葬礼上微笑。”“禁止伤害动物。”“禁止携带利器。”“禁止冲动。”……

陈调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,到最后,他看到唯一一个不属于龚英随笔迹的字,上面写的是“禁止杀人。”

陈调猛地一抖,记事本从他手上掉落到地板,书里夹着的东西露出一个小角来。陈调皱着眉再次翻开,那里夹着的几张书页,应该是从书架上的某本书里撕下来的,他打开其中一张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陈调看不懂的专业术语,只有两个词异常显眼,一个是被人用笔标记过的“co-morbid”,还有一个是标题上大写加粗的“Psychological trauma after Sexual assault”

标题下面用红笔写了很多日期,大部分是龚英随上学期间的,还有部分是最近是最近……

有几个日期旁边标识了一些符号,陈调死死地盯着。

脑海里瞬间闪过几个令人不适的画面,他“嘭”地一下就把书合上了,那几个被标注的日期无一例外都是自己不想再回忆起的日子。

他不自觉地哆嗦起来了,仿佛看到在大地上大大地裂开一个大缝,手里紧紧地抓着书角,他在心里安慰自己不要多想,可能是龚英随担心自己去查的书也不一定。

但无论如何,这本握在手里的书他是再也不愿再翻开了,觉得刺手似的拿着一个角放回柜子。他深深吸了口气,把旁边的相册拿了出来,看着黑压压的封面,他又胆怯了。是一种模糊的不安,这画面像一口井,一个深渊,要把他拖进去,拖进那裂缝中去。

陈调吞了吞口水,他尽量缓慢而冷静地去翻开它。

几张记录着赤裸身体的照片闯入他的眼帘,在不同的场景,这具身体让他觉得异常熟悉。心脏通通地颤抖着,他指尖微微发麻,又往后翻了几页,他看到主人公的脸

陈调的瞳孔剧烈地缩紧。


相关小说推荐

余秋雨《借我一生》

余秋雨《借我一生》

文革我说 / 文

余秋雨《借我一生》小说全文番外_文革我说余秋雨《借我一生》, 电子书《借我一生》 旧屋与旗袍(1) 旧屋,是指我出生并生活到将近十岁离开的屋子,地处浙江慈溪桥头镇车头村一个叫高地地的宅落里。从我出生到离开,桥头镇都属余姚县,好像是一九七九年划入慈溪的。  旧屋所在,是地道的农村,惟一的热闹去处是一华里之外的桥头镇,但那只是一截临河的窄街,一座普通的石桥,几家小小的店铺,每天清晨有一点买卖农产品的

科幻 2万字 7个月前

余秋雨散文集

余秋雨散文集

文革我说 / 文

余秋雨散文集小说全文番外_文革我说余秋雨散文集,余秋雨文集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旧屋与旗袍 戴黑边眼镜的青年

其他 13万字 7个月前

满分Omega BY 云间

满分Omega BY 云间

邵景泽宁曜的 / 文

满分oga by 云间小说全文番外_邵景泽宁曜的满分oga by 云间, 满分oga 【作品编号:185689】 完结 投票 收藏到书柜 (36660) 原创 男男 现代 中h 正剧 h有 温情

游戏 23万字 7个月前

肆火

肆火

谈屹臣李溪藤 / 文

肆火小说全文番外_谈屹臣李溪藤肆火, 《肆火》作者:树延 混球大少爷x清冷少女 拽哥vs腹黑|青梅竹马|双bkg 文案: 1南城一中竞争激烈,高考结束没几天,迟雾就去了外婆家清闲。

游戏 36万字 7个月前

人间词话

人间词话

注释蝶恋花 / 文

人间词话小说全文番外_注释蝶恋花人间词话, 作者简历

3万字 7个月前

新订《人间词话》广《人间词话》

新订《人间词话》广《人间词话》

补校原作 / 文

新订《人间词话》广《人间词话》小说全文番外_补校原作新订《人间词话》广《人间词话》, 新订《人间词话》广《人间词话》 王国维诗论及其结构的综合考察 (代序) 王国维(18771927)字静安,浙江海宁人,出身于一个濒于破落 的“书香”家庭。在西方文明“滔滔而入中国”的晚清末期,他抱着“发 明光大”祖国文化学术的热忱,坚持中学西学“互相推助”的观点,奋

历史 19万字 7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