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八仙得道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理,但是瞑目一想,采和这一等人,怎能挨得如此危苦辛劳。又这样一想,心中便替他发愁起来。
正在此时,忽见铁拐先生回转头,向月英大喝一声。这一声,在别人听来,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,不晓什么道理,一进月英耳朵,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。而且月英才从雷电交作之下来到洞府,却并不觉得雷电的声音怎样厉害,反是此时,听了这一喝,倒吓得心中砰砰地跳个不停。禁不住芳容失色,几乎流下泪来。此际在座诸人,都不知铁拐先生是何用意,并不知月英因甚么怕得如此模样。就是月英本人,也不自知何以惊骇失措到如此地步。却见铁拐先生接着向她咄了一声,说道:“仙人以无情为多情。痴心不死,道心不坚。你是最有智慧有定识的人,何得自缚于这等世俗儿女之情。虽说你的用情,与寻常夫妻之爱完全不同,要知爱根不除,随时可以入魔。魔道深则正道消。君子慎微慎独,正为此耳。”月英听了,心头顿然一亮,立觉万念尽消。不但对于世上一切,就是平日为采和之心,也一律释除。到此地位,她那方寸灵台,才真个光明皎洁,和以前自命所谓死灰枯木的情状,又是一番景象。不知不觉,欢欣鼓舞的,向着铁拐先生婉转叩拜,复以樱口咬着铁拐先生的道履,久久弗释,以示亲敬之忱。铁拐先生哈哈大笑,连连点头,对杨仁说道:“这孩子才可教。这孩子真不愧是神仙种子,比采和强多了,将来的造化,未可限量咧。”又对采和吩咐道:“你和月英一般出身,一样的根基。只因她能不昧本真,一尘不染,去道既近,成仙甚易。大概三十年后,即可小成。你就吃亏在有了欲念。纵会努力精进,也得比月英迟十年功候。但是无论如何,你们有夙根的人,终是便宜得多。你便迟个数十年,也还比他来得容易咧。”说时,一手指着杨仁。杨仁也笑道:“师弟但不忘今天师尊的教训,专心一志,勿畏难,勿怕苦,勿惮危险,勿嫌寂寞,行之数年,已可抵我辈数十年。数十年后,我辈还得请教师弟们咧。”采和听了,忙谢他的教言。又说:“师兄不能太嫌。你我一家人,须要大家当作骨肉看待。小弟奉师尊之命,即刻就要告辞,自分生性愚顽、此去但有谨遵师命,刻志上进。如有不到之处,仍望师兄念同门之谊,随时督责,实为万幸。”铁拐先生即命杨仁取来碎银一包,道衣数件,以及一应旅行必需的用品,交与采和,叫他即刻下山。采和意存恋恋,似乎不愿速去。铁拐先生呵道:“儒家说: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亡。’你既然决心求道,休说一二天的时间,不能枉弃,就是一寸光阴,也不可玩忽。早走一步,便早成一刻的道。话已说完,还在这里干什么?”采和只得一一拜别,众人也都还礼。辞至月英面前,说道:“妹妹,你为我之心至矣,尽矣。以前数年,妹妹已经贻误在我的手里,以后的岁月,妹妹请放眼望着,做哥哥的,便是死在山中,也决不再叫妹妹失望。还望妹妹珍重道体,将来愚兄稍有长进,还得叨妹妹的大教哩。”月英此时已不如前此那么悲伤,慨然答勉几句,和杨仁俩亲自送他下山。看他走得远了,方才回至洞府。
铁拐先生笑对何仙姑说道:“师妹瞧采和此去,可有什么结果没有?”仙姑笑对道:“这人心地是极好的。可惜世情已深,只怕道心不坚,便与前程有碍。依我看来,不及月英多矣。” 铁拐先生笑道:“月英自然比他更好,但他的聪明,并不亚于月英。看他经此大难,已把世情看得十分淡泊。只今天所说,一番坚决之谈,已见他十分沉默。即此一端,便是入道之基。前去王屋,再加三年静功,自然无不成之理。不过,眼前还要使他彻底醒悟,更阻他再生杂念,还须如此这般,方可使他道心专一,日进无疆,成功也就更快了。你我在此无事,可带了月英一同下山走走,暗中跟着采和,顺便玩一下子,也无不可。”仙姑大喜应诺。铁拐先生于是把杨仁近来的课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5个月前
《》与《》的体例大致相似,但内容则多为《搜神记》所未见。该书凡十卷,一百一十七条。《搜神后记》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。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,而多言神仙;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,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。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,所以显得美丽动人。一类是人神、人鬼的爱情故事。著名的有《白水素女》、《李仲文女》、《徐玄方女》等。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,极富浪漫梦幻意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
十六回,明末董说(字若雨)著。它补入《》的“三调芭蕉扇”之后,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,其思想性和艺术性,毫不比《酉游记》原书逊色,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。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
《》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,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,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,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。其中大部分故事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,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。干宝,东晋新蔡人,初为著作郎,以平杜弢功,封关内侯,是一个有神论者,他在《自序》中称,“及其著述,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。”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