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绣云阁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即系一手一足,零落不堪目睹。七窍曰:“莹莹枯骨,与夫血肉未化之断首断足者何人?”三缄曰:“皆学道士也。”七窍曰:“学道之士,岂无父母兄弟,既没矣,胡为不厝?”三缄曰:“是皆蛇虎所食,尸骸不具,错杂于斯,虽欲厝之,乌能辨别。”七窍曰:“既属学道之士,当为天佑,何被蛇虎所丧哉?”三缄曰:“有素好嫖赌,负债难偿,心畏父母鞭笞,难于归家而学道者。虽名为学道,而实非学道。或贪财则假道惑众,或贪酒,或贪色,则假道迷人。人或与父母斗气,暗逃在外,艰于衣食,借道为徒,不顾父母生死,概将劬劳抛掷。更或有身系独子,为邪言所惑,弃父母而入深山,习道未成,终身不返,祖宗血食,自彼断绝。似此之辈死于蛇虎,宜乎不宜?世之习道者率皆类是,所以死丧若此其多。”七窍曰:“者样看来,道之误人,甚矣哉?”指出数样借道为名之人,自今七窍见而生厌。三缄见彼心已变更,意欲使之坚确不改,复与言曰:“裙山左面是吾当日出访尔时所从之师,此际上在洞中,艰难万状(壮),尔随吾往视,入目不送矣。”七窍果随之去。
是时灵宅子早化为老道,居洞以候七窍,入睹其形容憔悴,衣衫褴楼,有如乞丐。洞无别物,惟一坏鼎败灶而已。见七窍而出以坚心语曰:“悔当年误所紫霞老道所说,来兹学道,一习便成,即得上升,朝见天皇,加以仙职。孰知老道迷人法术,至深且远,将吾害得老而无归。如当日不听煽惑之言,娶妻生子,值兹阳景,福享不尽矣,安有如斯之苦乎?”言毕泪流不止。何许子之不惮(辉)烦也。三缄曰:“吾不掉转头颅,又几为尔害矣。”老道无言。七窍见习道苦况与此习道者流,好道之心,埋于腹底。又以习道不成苦况,使彼目睹,学道之念,乌得不化为乌有。三缄于是促其行曰:“兄可归矣。”遂将七窍导至坦途,言别一声,拱手而去。
总真童子复还本相,来见灵宅子曰:“弟子引诱七窍,种种作用,恐心不坚,又为紫霞化道士以乱之,及导入洞府,见师所化困苦行状暨毁道言词,去道心场,坚如铁石矣,他日再为扶助。紫霞空以阐道巨任托诸虚无,不独见此群仙看彼(破),如何付还虚无子仙真之位。”灵宅子曰:“必如是而吾恨始消也。”总真童子曰:“紫霞之仇一复,非但师恨能消,即吾道弟道兄眉长数寸。计妙如此,但愿七窍他年坏道,毒甚虎蛇。”师弟欢欣,自不必说。
且说七窍与三缄告别,奔走阳关,晚息晓行,足无停日。一日足已力憋,欲觅旅舍,以驻征车,无如道在中途地,难寻乎下榻。徬徨四顾。恰似孤岛无栖。正狂奔间,灵宅子又化一老翁携杖前来。七窍揖而询曰:“敢问老丈,前途有旅舍乎?”老翁曰:“无之。”七窍无奈,求宿翁家,老翁慨然即导入室。室无多人,惟此老翁,汲水炊烟,以餐七窍。七窍见其年高而于步履,因问之曰:“翁有妻乎?”老翁曰:“去岁恸子殒类。”七窍曰:“尔子何往?”翁曰:“吾子年甫二八,为一老道引诱,别吾(无)夫妇,竟入深山。以去岁言之,已近三旬。老妻朝日倚闾痛哭,促吾寻访,吾于观刹寻之几遍,形影绝无。归告老妻,老妻哭曰:‘吾儿求道不知道,抚育劬劳都不要。使娘朝日苦悲哀,如何能把仙真造。仙真谁是不孝人,自入迷途弗知窍。望儿快快转回家,大道亦可家中造。若令人人似我儿,灭尽人伦无世道。虽是坚定七窍之心,却是学道中一番妙论。因此望儿心急气逆而亡。留得老拙一人,皂罪于此。”言已,张口而哭,致使七窍食不下咽。
暂宿一宵,次早速行。暗思已尚有母,毋俾望子如老翁之妻焉。自此道心尽灭,且见习道者如针刺目。然心有所思,目不暇视,只言归家念切,未审路径何如。约走旬余,横隔一江,水深而黑,江绕途断,舟子毫无。七窍独立江头,望洋悼叹。紫霞云游空际,下视七窍难于过江,意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5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5个月前
《》与《》的体例大致相似,但内容则多为《搜神记》所未见。该书凡十卷,一百一十七条。《搜神后记》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。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,而多言神仙;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,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。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,所以显得美丽动人。一类是人神、人鬼的爱情故事。著名的有《白水素女》、《李仲文女》、《徐玄方女》等。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,极富浪漫梦幻意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
十六回,明末董说(字若雨)著。它补入《》的“三调芭蕉扇”之后,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,其思想性和艺术性,毫不比《酉游记》原书逊色,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。
其他 0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