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双凤奇缘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第七回 弹琵琶月洞相思 叹五更冷宫诉怨
诗曰:
佳人行到藕池边,想起君家去半年。
池内荷花单照影,何时方结并头莲。
话说王太守又见家人报说:“外面解差伺侯,催促动身。”太守听说,不敢怠慢,一面将府库钱粮案卷写了一本册子,备了文书,呈与上司,交代清楚,一面叫夫人收拾,雇了一只浪船,将行李发入里面,带了家眷下了船中,直向辽东而去不表。且言昭君受苦冷宫,并不知父母为她起的祸根,充军辽东。
每日坐在冷宫,纷纷珠泪,暗自沉吟:一来思想父母,远在越州,只道女儿西宫称尊,并不知在冷宫受苦。二来恨那汉王十分薄幸待奴,既与奴无缘,就不该差人将奴召进京;既将奴召选入宫,又贬入冷宫,害得奴不上不下,汉王真好狠心!三来自叹奴家红颜薄命,一至于斯。四来恨煞奸臣毛延寿,使尽万般巧计,将奴暗害。奴好苦命也!昭君想到伤心之处,放声痛哭,惊动管院张内监,见昭君身进冷宫,朝朝掉泪,夜夜悲伤,苦得容颜十分黄瘦,已有几分病容,忙向前安慰,叫一声:“娘娘且要宽怀,少不得主上自有回心之日,不久定要将娘娘赦出冷宫,何必过于悲伤?”昭君听说,叹了一口气道:“今生休想!但不知这里可有散闷处否?”张内监道:“启娘娘,有一张琴在此。”昭君道:“可取来,待奴操一曲以消闷。”张内监答应,把琴上的灰尘揩抹干净,双手呈于昭君。昭君接过,把琴摆在膝上,用尖尖玉指笋向弦上一弹,好不凄惨,由不得两泪双流,操出一调如龙吟:
十指尖尖操七弦,孤鸾瘦鹤唳青天。
此时操出宫中怨,风飒松林古渡边。
操毕,把琴放下,道:“琴音凄惨,助人悲伤,可有别样东西消遣么?”张内监道:“还有一张琵琶在此。”昭君道:“很好,快取来。”张内监又将琵琶递与昭君。昭君一见这琵琶,倒是紫檀香木造成的,连连称赞:“好一件东西!”便问张内监:“这是哪里来的?”张内监回道:“启娘娘,说是三年前有一位张娘娘,也是贬入冷宫,习此琵琶,后来召出冷宫,只留下琵琶在此。”昭君十分叹息道:“可惜这琵琶也是生不逢时,当初伴那张氏佳人解闷,她已出宫,忍心将你丢下,要算忘恩负义,奴若出宫,生死一定不肯放你。”就把灰尘吹去,弹了一曲,可爱声音嘹亮。弹毕放下,又无情绪,便问:“外间如今什么天气了?”张内监道:“正是小春天气。”昭君道:“这里可有什么玩耍的所在?”张内监道:“启娘娘,此地冷宫关闭,哪里有玩耍的所在?只是后面粉墙,有个月洞,洞门开了,外面就是御花园,娘娘倒不如去看看花园景致,以解愁闷。”昭君点首,言称有理,便叫张内监引路,开了月洞门,将身靠在粉墙,向洞外一看,好一座御花园,但见:
四时有不谢之花,八节有长春之景。
仙鹿对对,翠鸟双双。
虽是悦目,实是伤心。
暗想:“无知物类尚且成双作对,奴偏苦命,独守孤灯。闻得正宫林皇后甚是贤德,奴若能见她一面,哭诉冤情,代奏汉王,将奴召出冷宫,得见汉王,死也甘心。昭君呀,你好痴想。”说着又是一阵伤心,放声大哭不止。张内监催促道:“启娘娘,天色晚了,请娘娘回去,明日再来玩耍。”昭君含泪,没奈何转身回去。张内监将洞门关好,随着昭君入内,去备夜饭。昭君归了房内,点起一盏孤灯,拿了夜饭来,也吃不下去,仍命张内监撤去。独自闭了房门。但见东方月色渐升,照得纱窗雪亮,可怜夜长难睡,只得将孤灯挑起,取过琵琶,弹出一段五更怨词:
一更里,王昭君苦痛心,爹娘爱我如宝珍,好光阴在家过,举世难寻:珍珠件件有,绫罗色色新,羊羔美酒多欢庆,合家个个喜称心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1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1个月前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