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双凤奇缘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第六十三回 昭君魂怨失约事 王龙面诉和番情
诗曰:
黄昏黯黯苦忧煎,帐底孤单不忍眠。
自叹人生皆合配,堪怜薄命断姻缘。
话说王龙在睡梦中被昭君推倒在地,大叫一声:“跌死我也!”便从梦中惊醒,吓出一身冷汗,连称:“奇怪!分明昭君娘娘来到帐中,对我相谢一番,言语甚是凄凉,是我一时不合要扯娘娘,失了君臣之礼,被娘娘用手一推,跌倒在地,吓得我从梦中醒来。此刻正交四鼓,梦中之话,句句记得,娘娘要算有灵了。又说是尸回中国,不知真与不真?且到东京,便见分晓。”想罢,又打盹一会,天色已明,醒来见雨已住了,日光透出,吩咐军士埋锅造饭,就此起营。一声令下,谁敢怠慢?大家用饭已毕,就是三声大炮,拔寨起身,离了芙蓉岭,一路长行,也无心观玩途中景致,早赶到皇都地方。进得京城,天色已晚,把三百人马扎在教场,权在馆内住宿一宵,只候早朝复旨,不表。
且言汉王那日五鼓登殿,方受文武朝参已毕,忽打一个呵欠,倚在龙案上面,似梦非梦,听见云端内有人詈声骂着昏君,汉王听见声音很熟,急急离座下殿,抬头一看,不是别人,正是昭君,大吃一惊,暗想:“昭君在番十六年,如何今日会腾起云来了?”只见昭君指着汉王,叫声:“昏君,你好负义忘恩也!奴为保守江山,丢下父母,去和北番,为国忘家。你临行时携着奴手,何等嘱咐,说是挑选天下人马,御驾亲征,来救奴家,哄奴在雁门呆呆等候,杳无音信。奴为昏君,守此节义,不敢失身于番,只得投河而死。昏君呀!你忘了昭君恩义,不过是个女子,倒也罢了,还有许多功臣,汗马功劳,一个个为国捐躯,命丧沙场:如李陵不屈于番而死,百花中箭而死,李虎为妻报仇而死,彭殷中炮而死,死后不闻一点褒封,就是老将李广,苦守雁门,费了许多心机;和番苏武,困番多年,不亏我怎得回朝?御弟王龙,丢下三宿妻房,伴奴和番,历尽千辛万苦,到番做了闲人,一十余年,毫无嗟怨,真是为国忠良。一个个有功之臣,也不加封。你做了一朝人主,赏罚全无,还称什么孤,道什么寡呢!”说一顿,埋怨一顿,恨几声,悲痛几声,把一个汉王说得哭哭啼啼,叫声:“恩妻见责,丝毫不错,是孤忘恩负义,还望恩妻原谅。你今既会驾云,回了本国,快些下来,孤和你重整鸳衾,以全未了之情。”昭君冷笑一声道:“人天路隔,怎得遂心!既是你犹记前情,多多拜上皇后林恩人,妾之父母,望乞照看一二。奴的苦楚、千言万语,都说不尽,自有人对你说,奴要去也。”汉王见留不住昭君,放声大哭,昭君叫声:“汉王休哭,既是你与奴前情未断,奴还有妹子赛昭君,姻缘可以续成,切要牢牢记着,奴是当真去了。”
一阵阴风过处,昭君芳魂冉冉归天而去。汉王再向云端,看不见昭君的形影,大叫一声:“痛杀孤也!”从梦中哭醒,几乎跌下龙床,吓得两旁内监,急急扶住汉王。汉王醒来,连称奇怪,也不便与两班文武说明此事,只是痴呆呆坐在殿上思想。忽见黄门官奏道:“今有随昭君娘娘和番去的御弟王龙,现在午门候旨。”汉王听说,将王龙宣上金殿。王龙拜了二十四拜,口称万岁之声。汉王叫平身,便问道:“卿家和番因何去了十六载?今日方得回朝,不知娘娘怎么样了?”王龙见问,不觉扑簌簌两泪双垂,汉王道:“卿家未言,先自流泪,是何缘故?可细细从头至尾奏与寡人知道。”王龙奏道:“启我主,臣随娘娘往北和番,一路过芙蓉岭,岭上吟诗;太行山遇见猛虎,山神搭救;黑水河停兵半月,盼望我主,救兵不到,娘娘时常啼哭;雁门关内看见孤雁飞鸣,娘娘便唤孤雁,雁也知人意,落在地下,娘娘将血书写成,藏于雁翅,千言万语,嘱咐孤雁,转达我主,不知雁可将信寄来,我主可曾收到?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5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5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5个月前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5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5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