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双凤奇缘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第五十三回 单于城昭君约三事 银安殿番王宴天使
诗曰:
端阳佳节最堪游,邀奴寻欢泛水舟。
舟返月明如宝镜,通宵一醉已忘忧。
话说昭君在桥被女童一推,只认坠于水中,哪知惊醒南柯,吓得浑身香汗。见一件仙衣放在身旁,取在灯下一看,只见霞光万道,瑞彩千条,心中大喜,忙脱了宫装,将仙衣穿在里面,只有她一人知道,并未与王龙说知。耳听谯楼已转五鼓,暗想:“娘娘梦里吩咐之言,句句还可记得,奴说回朝续缘,娘娘说是大数难逃,难道奴竟不能回天朝了?”想罢,又是一阵伤心,泪下如雨。苦了一刻,叫声:“且住,娘娘说与奴姊妹有缘,赠奴仙衣,全奴名节,还使奴日后报仇有人,但奴姊妹,是一女流,又非男子,怎能习武,来杀番狗,代奴报仇呢?这句话儿,只好付于流水了。”
想罢,不觉打了一个盹。天已将明,众军士埋锅造饭。用毕,又要起行,昭君叫声:“御弟,此庙何名?”王龙出帐一看,见是墙上匾额,写着“九姑庙”三个大字,忙回奏昭君。昭君暗暗称奇,便差王龙进庙烧香,代她礼谢神明。王龙领旨进香已毕,回奏昭君,昭君吩咐拔寨起行,放了三声大炮,一齐上马,赶路长行。可怜昭君,在马上一步懒似一步,怕到番城;军士一步紧似一步,要赶路程。正行之间,忽见探子报与王龙道:“前面已离番城不远了。”王龙点一点首:“知道了。”打发探子去后,就来禀知昭君。昭君一见要进番城,苦在心头,泪如雨点,叫声:“昭君,你从此进了番城,如白染皂,再似璧玉无暇,今生再不能够了。”
一路想着,已到番邦城下,但见守城军官,一个个顶盔贯甲,弓上弦,刀出鞘,各挂腰刀,拿了手本,一排排跪接昭君娘娘。昭君勒住马头,不肯进城,对着番官吩咐道:“尔等可代哀家奏知狼主,说昭君娘娘要请三件事,要狼主依行,方肯进城。”番官道:“请问娘娘是哪三件事,好待奴婢奏知狼主。”昭君道:“第一件,要番国税簿;第二件,要你狼主输心服意,进贡天朝,第三件,要你狼主免生异念,速将降书降表进与天朝,永不反叛。依了哀家这三件大事,那时哀家方进城与狼主相见,如不依允,要想哀家进此番城,宁可拚命城下,情甘一死,决不从命。”
番官领旨,急急报与番王。番王问道:“昭君娘娘如何还不进城?”番官启道:“昭君娘娘不肯进城,要狼主依她三事。”番王听说,哈哈大笑道:“孤得昭君,如获连城之宝,今日到了我国,平生之愿足矣!莫说三件事,就是她要孤家依三十、三百、三千件事,孤都一一依从,快请娘娘进城便了。”番官领旨出城,速速报知昭君道:“娘娘吩咐三件事,奴婢已奏狼主,狼主一一依从,快请娘娘启驾进城,已排銮驾伺候。”昭君吩咐,先抬过钱粮、税簿、贡表一道,都亲自看过,一一查收,另日差官解往天朝。昭君到了此刻无可推托,没奈何,要进番城,总不免苦在心头,悲悲切切,进了番城。番王带了满朝文武,来接昭君。到了午门,有番女扶了娘娘下马,送至西宫。这些宫娥内侍都来参谒娘娘,一见昭君生得姿容绝世,都交头接耳,暗暗称羡道:“好个美貌娘娘,真似天仙下凡,怪不得我主兴兵,讨取昭君,耗费钱粮,却也值得。”不言宫中议论之事。
且表王龙归了馆驿住下,三百护军扎营教场。番王进了朝门,升坐银安殿,文武朝贺,都道:“我主不枉一番劳心,得了天朝昭君,皆是我主洪福不小。”番王闻奏大喜,文武各加一级。众臣谢恩已毕,番王方退殿,赶到西宫,去看昭君。忽见黄门官奏道:“今有征南大元帅娄里受,同了圣僧,与众将一起奏凯回朝,请旨定夺。”番王下旨道:“圣僧一路辛苦,不敢当其朝见,容日孤自到寺叩谢,娄里受等着召见。”孤王一声旨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2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2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2个月前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2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