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双凤奇缘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第四十四回 二犯雁门惊魂胆 一纸战书逼美人
诗曰:
夺人玩好理非宜,逞己英雄事亦奇。
只为轻车就熟地,不谈事理便相欺。
话说番王见圣僧讨情,不好推却,只得旨下赦转娄丞相,还了他冠带进朝,先谢圣僧,后谢狼主不斩之恩,站立一旁。番王便吩咐安排素宴,就在殿上款待圣僧。席间,问起出兵之事,番僧道:“兵贵神速,明日就是黄道良辰,便可出兵。”番王道:“此去兵抵中国,不但要人,还想得地,圣僧代孤算一算,不知可有此福分否?”番僧听说,笑而不答。番王连问几声,番僧道:“王爷不必痴心,大兵此去,不劳进雁门关,自有真昭君来到番邦了。”番王也是将信将疑,不好下问,只愿得了昭君,也就心满意足了,那得地的话,不过是额外要求。又叫声:“仙师,此一番出兵,不劳仙师远涉风尘,只专责娄卿一人,带罪立功。”番僧道:“贫僧发心既来帮助王爷,焉敢辞劳不去?也要去带罪立功呢。”番王道:“圣僧言重了,只是屡劳仙驾,孤心何安!”番僧道:“贫僧与王爷有缘,理当效劳。”说罢,番王陪着番僧,吃过素宴。撤去,番僧便请番王高登大宝点将,以便明日五鼓好起兵动身。番王道:“仙师在此,孤怎敢擅居上座?”番僧道:“朝仪不可失,王爷不必过谦,请登大宝便了。”番王道:“仙师吩咐,孤王得罪了。”
说罢站起,居了正位,番僧坐列案旁。番王叫声:“娄卿听旨。”娄里受俯伏金阶道:“臣在此伺候。”番王道:“卿可带罪立功,仍同仙师领了众将,带二十万大兵前去,直犯雁门,有了昭君,方可退兵。仍将人图带去对验,再不可大意,以误国家大事,取罪未便。”说罢,便命内监入宫,取原人图出来,交与娄相。娄相接过人图,谢恩退立一旁。番王命内侍撤金莲宝炬,送圣僧到寺。番僧告别番王出朝,回他伏龙寺安歇。番王退朝,文武各散。
一宿已过,次日五鼓,娄元帅下了教场,先点过二十万精兵,又点哈虎为前部先锋:“带兵一万先抵雁门,候本帅大队到了开兵。”哈虎领令而去。仍点吴銮、土金浑、孙云、石庆真、庆龙、庆虎等,随军听用,忙打发差官到伏龙寺恭请圣僧,一同起马。不多时,番僧已到教场,娄元帅率领众将迎接,即时祭旗放炮,上马起兵,离了教场,也不用辞王别驾,一直出了番城。一路上旌旗浩荡,马壮人强,又奔雁门关而来。不表。且言李元帅虽蒙圣恩,复守此关,添兵把守,刻刻忧虑:
“张元伯瞒天之计,只可哄诱一时,怕只怕毛贼在彼,是认得昭君的,倘看出破绽,番王未必甘心,又要动起一番大干戈呢!且住,若是英雄上将,某虽年迈,还可以力敌万夫,只是妖法十分利害,这便怎处?哎!总是国运将衰,妖气扰动,不很利于国家呢!”正在叹息,忽听关外冲天九声大炮,不觉大吃一惊。早见守城军士急急前来报道:“启元帅,不好了,番人又领了大队人马,离关不远了,请令定夺。”李元帅本是惊弓之鸟,一闻此信,只吓得面如土色,即传令大小将官,小心紧守关门,以防番人攻打。自己项盔贯甲,上了马,手执钢枪,率领众将等来到城头,远远向城下一望,见那些番兵如同蝼蚁一般,涌涌而来,好不利害,怎见得,有诗为证。诗曰:
一阵貔貅涌似潮,人强马壮战旗飘。
闻声振耳惊天炮,袅袅青烟透九霄。
李元帅看毕,即刻下了城头,回到帅府,与众将商议道:“你看番人,这般兵涌将猛,若与对敌,只怕寡不敌众;若是坚守,又怕他使起妖术,来破此关,诸位将军,可出一奇计,保守关门。”众将未及回答,又见军士报道:“启元帅,今有番人差了先锋抵关讨战,口称汉主欺人,将假昭君蒙混他主,甚是无礼,今复统大兵到此,来取真昭君,快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2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2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2个月前
《传》(又名《八仙全书》)一书,是八仙题材的小说中,叙述八仙故事最全,情节最为丰富的一种。该书作者系清代无垢道人他自幼流落成都,师从清云观志元法师长达二十八年,熟读道教典籍,深通玄理。后又出蜀游历全国,曾在北京停留数载,有人慕名不远千里前来问道。后无垢道人因忧心当时道教统序失次,少有人知,故根据诸仙得道始末及修道情形撰成此书。
其他 51万字 2个月前
《》又名《扫魅敦伦东度记》,明代小说。书叙达摩老祖由南印度出发,自西而东,经东印度国,再往震旦国阐化历程。作者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妖魔形象,它们有的是人,像酒色财气四魔,本是巨鼋巫师的徒弟;有的是人的心理幻化,它们给社会带来各种危害,诸如兄弟不和、夫妻失睦等,皆由它们拨弄而成,而与达摩老祖和不如密多尊者始终作对。小说虽极写神怪妖魔,光怪陆离,虚幻神奇,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矛盾,真
其他 48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