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女散花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人,虽然天女有天姿美色,众僧见之若无所见,毫不以为动心悦目。天女知之,不胜欢喜。过了数日,有人来寺,报请天女上台散花;一面报告方丈,着派全体和尚出寺,到场诵经。
于是唐僧、天女、仙娥、孙悟空、猪悟能等一同出寺,上了散花台。四面一看,只见台前观看之人人山人海,不计其数;周围数里之遥,无方寸之空地;前面及左右皆是和尚诵经拜忏。高台上,天女立在中间,两旁有仙娥排立,唐僧坐于后面,孙悟空、猪悟能立于左右。天女此时开口以散花之事劝化世人,曰:“尔等众人民当知天有好生之德,不肯枉降灾晦于人;人当敬重天地,孝顺父母,时行方便,广积阴功,去除恶念,常存善心,自然人人均可享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之幸福。”说到此时,人人拱手叩谢。
天女即命仙娥取出花篮,将十万八千朵仙花,天女以手散放。一时间,仙花飞散半空,众人民各争收受。自早至晚,那十万八千朵仙花完全散出。天女又向天拜了三拜,然后下台,带仙娥及唐僧等,仍至朝门见唐君,奏明辞别,出了长安,仍回西天。此时众神仙驾云飞行,一路上并无耽搁,不日回到了西天佛国雷音寺。
天女、唐僧等一同进见如来佛,禀明来去散花遇妖情形。如来佛甚为奖励。遂一同至天宫通明殿,奏明玉帝,应分别降灾降福,均将地点方向—一奏知。玉帝准奏,遣天女回瑶池天女宫,如来佛同唐僧等仍回西天雷音寺。自此,凡界有水旱灾,有苗而不秀、秀而不实之事,这是风雨不调之故,可见世道衰微,人心不古之预兆。本书自此告终,留为劝化世人,勿负著作者一片忠告之心也。
诗曰:
人生善恶自分明,报应昭彰不念情。
天女散花因劝世,人心可否顺天心?
《》(又名《昭君传》)写王昭君及其妹赛昭君和番事。汉元帝派毛延寿选美女人宫。毛延寿选得绝色美人王昭君,因素贿不成,设计将昭君打入冷宫,另以鲁姓女代之。后毛延寿诡计揭穿,鲁妃自杀,汉元帝专宠昭君。毛延寿见阴谋败露,惧罪逃往番邦。番王发兵攻汉,汉元帝忍痛以昭君和番。昭君到了番邦,借番王之手除去奸贼毛延寿。最后自投白洋河,以死全节操。昭君死后,昭君之妹赛昭君被召入宫,被册封为皇后。番王再次兴兵伐汉,曾
其他 18万字 1个月前
唐宪宗年间,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,用作骗取银钱所用。如来遂封了经文,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,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,又集得孙小圣、猪一戒、沙弥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,普渡众生,终成正果。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,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。
其他 29万字 1个月前
三宝太监郑和,史有其人。明代永乐年间,郑和挂印西征,七次奉使“西洋”,平服三十九国,威震海表。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,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,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,故属神魔小说。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“西洋”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,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,重振国威。小说叙开天辟地,万劫九流,其中有三大管家:儒、释、道。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,一路斩妖捉怪,摄服诸国。本书
其他 76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成书于乾隆中叶,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。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,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,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,读者阅读以后,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,十分精彩。《绿野仙踪》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,融神魔小说、世情小说、历史小说为一体。
其他 6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