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唐摭言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留不住。公既嘉其忠孝,以诗送之,略曰:“山险不曾离马后,酒醒长见在床前。”时人醵绢赠行,皆有继和。主卢钧仆夫
李元宾《与弟书》云:“赖一仆佣债,以资日给其文颇勤勤叙之,而不记姓名。”斋李敬者,本夏侯谯公之佣也。公久厄塞名场,敬寒苦备历,或为其类所引曰:“当今北面官人,入则内贵,出则使臣,到所在打风打雨。你何不従之而孜孜事一个穷措大,有何长进!纵不然,堂头官人,丰衣足食,所往无不克。”敬冁然曰:“我使头及第后,还拟作西川留后官。”众官大笑。时谯公于壁后闻其言。凡十余岁,公自中书出镇成都,临行有以邸吏托者,一无所诺;至镇,用敬知进奏,既而鞅掌极矣。向之笑者,率多投之矣。
○旧话
一曰闻多见少,迹静心勤。卷头有眼,肚里没嗔。二曰貌谨气和,见面少,闻名多。三曰上等举人,应同人举;中等举人,应丞郎举;下等举人,应宰相举。
○切忌
就门生手里索及第
求僧道荐属姑息古对人前说中表在重位
夸解作客爱享后进酒食
○没用处
天宝二年,吏部侍郎宋遥、苗晋卿等主试,禄山请重试,制举人第一等人十无二。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奭。手持试纸,竟日不下一字,时人谓之”拽帛”。
高涣者,锴之子也,久举不第。或谑之曰:“一百二十个蜣螂,推一个屎块不上。”主薛昭俭,昭纬之兄也,咸通末数举不第,先达每接之,即问曰,贤弟早晚应举昭俭知难而退。论曰:七情十义,靡不宗于仁而祖于礼者,矧乃四科之本,文不居先;三益之门,德常在首。又何片言小善,辨口利辞,垂于简编,侔于粉缋者也!或曰:“不然,夫人项天踵地,惟呼最灵,有德者未必无文;其上也文不胜德,其次也德不胜文。有若文德具美,含元不耀者,其惟圣人乎!奈何近世薄徒,自为岸谷,以含毫纸墨为末事,以察言守分为名流。洎乎评品是非,适较今古,竟不能措一辞,发一论者,以无愧于心乎!故仆虽题亲咏折冲樽俎者皆列于门目,斯所以旌表赡敏,而矛盾棒芜也。亦由辱以马鞯,而俟之莺谷。知我者当免咎与!若乃先达所传,臧否人物,虽不研究根本,皆可蓍鉴行藏,莫匪正言,足方周谚。其有迹处皂隶,而行周君子者,苟遗而不书,则取舍之道,贱贤而贵愚;忠孝之本,先华而后实。七十子之徒,其臣于季孟者,亦其类而已。”
《》是文言短篇小说,作者是李昌祺。《余话》当时以抄本流行,宣德八年有了第一个刻本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子部小说类载,该书成化丁亥(1467)有刊本。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、同治十年刊本均三卷,诵芬室丛刊本五卷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清代有一本研究《》的专著很出名,就是悟一子陈士斌的《》,《西游真诠》一百回,是清初山阴陈士斌据明代百回本《西游记》删改而成,每回末均有陈士斌(即悟子一子)的批语。书之首页背面有两行大字“悟一子批点《西游真诠》”,次为尤侗的“西游真诠序”,序末署“康熙丙子(康熙三十六年,1696)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”。次为目录,其第九回为唐僧出世故事,原第九回至第十二回四回书拆合为第十至第十二回三回。
其他 19万字 1个月前
又名《捉鬼传》、《平鬼传》、《钟馗传》、《九才子》等(旧时书名多作《捉鬼传》或《平鬼传》)。长篇小说。四卷,十回。此书原署,烟霞散人(或题樵云山人)作。郑振铎以为杭人夏履先,又或以为刘璋撰。璋字于堂,号樵云山人,山西太原人。康熙三十五年举人,曾官直隶深泽县令。擅书法,谙世情,不得志。于康熙五年(1666)成书。书叙钟馗捉鬼故事。唐德宗时,钟馗参加考试,因其貌不扬落
其他 7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