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俗话倾谈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面黄骨瘦,不似人形。更兼泻坏元神,脾胃俱弱,以至饮食无味,日觉干枯。
横纹柴一肚郁勃不平之气,憎厌无定之情,妙得两味大黄、朴硝,泻得干干净净,五腑六脏,忿恨皆消。此位先生精医妇人恶毒,虽话初学,工夫其实可称老手。
及后另请过一个医家,几番调治,仅可开言。如是者有数月余,颇见安静。
珊瑚暗中欢喜,以为婆婆纳福,此后可以安枕无忧。谁知声音响亮起来,仍系照前怒骂。大成出馆读书,身中常带微玻横纹柴骂珊瑚:“办得好样,致我个仔昏迷,伤损元气。我个仔若死,要你命填偿。”又骂大成不知好丑,唔中用,不顾身,贪爱老婆,致老母遇时忧虑。大成本来知得珊瑚贤孝,无奈老母不合意,遂写分书一纸,吩咐珊瑚曰:“我闻娶妻所以事母,今致老母时时激恼,要妻何用。我将分书与你,你可别寻好处,另嫁他人,不宜在我屋住也。”话完,翻袖出门而去。
珊瑚闻言,心神俱丧,将分书扯碎掷于火盘,归房暗哭一夜。自知事不能挽,只得卷好袱包,择三两件紧用衣服,自行携带,其余物件虽多,无心挂念也。拜别家堂香火及沈氏婆婆,欲语不能成声,湿洒两行珠泪,垂头丧气,行步迟迟,出到门前,停足企祝想起当日出嫁之时,父兄叔伯戴缨帽、着长衫、点灯笼,一班随护,送我落轿。曾经嘱咐,教我孝顺翁姑。今者被不孝之名赶逐出来,有何面目归家见父兄叔伯,不如一死便了。想完,即向袖里拿出一张较剪仔,对正喉咙,用力一剪。
适值旁边有一个妇人见他如此凶性,即用力擒住他手,尽势推开,大喝一声:“乜你咁势凶呀!”谁知较剪已到喉处,仅伤喉皮,血出不止。此妇人即扯落珊瑚包头带,快快扎住,大喊救命。邻里纷纷走来,各拈跌打丸散来敷,止住血流。珊瑚挨凭门前,面如土色。各人看见,俱有可怜之意,或出嗟叹之声。
横纹柴大骂曰:“你故意装伤,想来累我,你要死,去归外家处死,勿惹得咁多人在我门前嘈闹。”(旁人看见尚且悲伤,做了家婆,无一毫怜悯,大凡恶婆良心先死。)族中有一个守寡妇人,系王氏,素知珊瑚系好人。今家婆不容他在家,又既受伤不能行走,遂扶珊瑚归到自己屋。买药调理,不满十日伤痕好了。横纹柴又来大骂曰:“你个贱人,既被丈夫逐出,为何不归父母家?在此作我眼中钉,动我心头火。”王氏答曰:“暇!暇!你个横纹柴,真正好笑咯!你个仔既写分书,就如路人,那一个重系你新妇呀?走来骂人,问你丑唔丑?珊瑚系我亲戚,我亲戚来探,你都唔许佢住吗?(骂得落花流水,无非代珊瑚出一肚闷气。)骂得横纹柴无言可答,含羞忿忿直走回家。珊瑚对王氏曰:“此处原非久住之所,我今去矣。”卷包袱往姨婆家。
姨婆家姓骆,即横纹柴之大姐,大成之姨母也。年老而无夫,有媳守寡,而孙尚幼。与大成相离甚远。平日来探,见珊瑚孝义,十分爱惜。故珊瑚投到其家,将事情略说与听,姨婆曰:“我尽知我妹禀质奇离,不近人性,我是以懒于行探,为此故也。总之难为你受此抑屈凄凉。”珊瑚曰:“不关婆婆之事,总系我唔晓孝顺,致激恼婆婆,自知罪该万死。”(只是怨自己不是,不怪他人,所以好到绝顶。)姨婆曰:“你不须如此说,我知你委曲咯。”
住了几日,珊瑚之母走来,见女曰:“你母相隔得远,一向唔知。今闻得女婿既写分书我女,为何不回母家而在此搅扰姨婆?因乜缘故?”珊瑚曰:“女今无颜回见父兄叔伯,就在此处,绣花织布,粗茶淡饭,度日终身。”母曰:“女呀!睇你唔出做乜咁错见?以你咁样人材、品貌,何忧有好处。我要拣一个女婿,大多钱,好人品,又有家婆拘束,然后嫁你。”
珊瑚曰,:“我闻:忠臣不事二主,烈女不嫁二夫。女有一个家婆尚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,古代汉族文言轶事小说集。撰者唐末五代王定保(870~940)。此书15卷,分一百零三门。每卷分若干标题,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,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,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,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。记叙详细、生动,但又很少神奇怪异;且次序较有系统,多为选举志所未备。
其他 8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是文言短篇小说,作者是李昌祺。《余话》当时以抄本流行,宣德八年有了第一个刻本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子部小说类载,该书成化丁亥(1467)有刊本。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、同治十年刊本均三卷,诵芬室丛刊本五卷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清代有一本研究《》的专著很出名,就是悟一子陈士斌的《》,《西游真诠》一百回,是清初山阴陈士斌据明代百回本《西游记》删改而成,每回末均有陈士斌(即悟子一子)的批语。书之首页背面有两行大字“悟一子批点《西游真诠》”,次为尤侗的“西游真诠序”,序末署“康熙丙子(康熙三十六年,1696)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”。次为目录,其第九回为唐僧出世故事,原第九回至第十二回四回书拆合为第十至第十二回三回。
其他 19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