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南岳小录
  4. 南岳小录
设置

南岳小录(1 / 5)



《南岳小录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南岳小录

○序

冲昭弱年悟道,近岁依师,洎临岳门,频访灵迹,唯求古来旧记,希穷胜异之事,莫之有者,咸云兵火之后,其文散失。遂遍阅古碑及《衡山图经》、《湘中说》,仍致诘于师资长者,岳下耆年,或得一事,旋贮箧笥。今据所得,上自五峰三润,古来宫观药院,至于历代得道飞升之流,灵异之端,撮而直书,总成一卷,目为《南岳小录》。庶道侣游山,得之彼览,粗知灵迹之所自云。时壬戌岁冬十月序。

○叙岳

南岳者,《周礼·职方氏》曰:“南岳之镇曰衡。”以其分当翼轸,光辅紫宸,钤三气之根,钧五灵之德,上列注生之宿,下符长育之功,称物平施,故谓之衡山。《五岳真形图》云:潜、霍、庐、_麻、玉笥、洞阳、小泻、九疑、罗浮等十山为之佐命,复有神仙圣境,曰朱陵洞洞天也。又云:“山禀灵气,时有异人。”又《福庭志》云:“朱陵之天,周环七百里,七十大峰,有五小峰,有二坛,露光青玉,学道居此,度世上升。又青玉坛、洞灵源、光天坛,悉是福地,五岳作镇,皆有高真统治,盖以导云南、养万物、惠群生者也。”

○五峰(祝融峰 紫盖峰 云密峰 天柱峰 石廪峰)

祝融峰,去地高九千七百八十丈,在诸峰之北,最高,拥诸峰而直上。有祝

融庙基,及青玉坛、光天坛、白璧坛、雷公池、风穴仙梨树、上清院基。峰之东

南,有李泌书堂。

紫盖峰,去地高四千五百丈九尺。其形嵯峨,有似麾盖,因以为名。上有仙

人池、七真阁,下有紫盖院基、王氏药堂。

云密峰,昔夏禹治水,登此峰立碑,纪其山高下丈尺,皆科斗文字。近代樵

人,或有遇者,其碑至灵,隐而不见。又有禹溪及隐真平、断石源、朱陵洞、丹

崖仙人石室存焉。

天柱峰,其形似柱,因以为名,亦名柱括峰。下有魏夫人石坛,或云魏夫人

在此处得道。

石廪峰,远望如仓廪,其上方阔十丈,传云傍通洞府。昔有洞门观,胡浮先

生常乘白豹游之。又有小石廪峰,下有舜庙,又有华盖、岣嵝、掷钵、回雁,皆

小峰之数。

○三涧(云涧 寿涧 洞真涧)

云涧,以其通于仙源而多灵药,是有其名。出紫盖峰,西逾圣寿观,合寿涧

南下岳观,分注平野,及有洞真涧。

○司天霍王庙

司天霍王庙,在岳观前,去观百余步。本以南方属火,配神曰祝融。玄宗封

为司天王,以配夏享,有庙令司人。本庙在祝融峰上,隋代迁移废华薮观而建立,

今祝融峰顶有古庙基存焉。

○真君庙

真君庙,在岳观之东五十余步。本与司天王同庙各殿—元中,司马天师上言:

“五岳洞天各有上真所治,不可以血食之神,同其雩祀,既协圣旨,爰创清庙。”

是岳也,启夏之际,洁斋致醮,兼度道士五人,长备焚修洒扫,即开元十五年五

月十五日明制也。《五灵经》云:“佐治者九人,従吏三百人,羽卫官三万人,

为国家祈真请命之地。”《上真记》云:太虚真人领南岳司命,即炎老君也。潜

山真人鲍君副治、霍山真人韩君佐治、金华真人黄君初平、天柱真人左君元放、

南霍真人郑君思远、霍林真人许君暎、丹霍真人周君阳、紫虚元君魏夫人华存,

并居佐命之曹,吴越楚蜀之会,皆当司察之。

○衡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
相关小说推荐

魏郑公谏录

魏郑公谏录

笔记小说 / 文

全书共五卷。唐王方庆撰。魏郑公即魏徵,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,进封郑国公。此书编录魏徵事迹,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。元至顺年间,翟思忠撰《魏谏公续录》二卷,明以后失传,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另行著录,但内容多和《谏录》重复。《畿辅丛书》删除重复后只余十八条,刻在《谏录》之后。明彭年又采《通鉴》、两《唐书))撰《谏录补》一卷,亦无甚价值。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明皇杂录

明皇杂录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古代汉族史料笔记。共三卷。郑处诲撰。成书于唐大中九年(855年)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因话录

因话录

笔记小说 / 文

唐代笔记小说集。本书所记皆唐代事。共6卷,分为5部:卷一宫部为君,记帝王;卷二、卷三商部为臣,记公卿;卷四角部为人,记不仕者,并附以谐戏;卷五征部为事,多记典故;卷六羽部为物,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。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次柳氏旧闻

次柳氏旧闻

笔记小说 / 文

书共一卷。题唐李德裕撰。经考证,原书久已佚失,惟自记独存,后人因据自记,杂采小说传闻以足成之,而伪称原本。今利用时当有所别择。

其他 0万字 1个月前

兼明书

兼明书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有三卷、四卷、十二卷等不同记载,今本五卷,疑後人所更定。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北里志

北里志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唐代汉族文言笔记小说集。孙棨撰。此书共一卷,写成于中和四年(884),记载中和以前长安(今陕西西安)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,故名《北里志》。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,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,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,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