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封氏闻见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巾子。或讥之,长源曰:“若有才,虽以蜘蛛罗网裹一牛角,有何不可若无才,虽以美玉裹一簸箕,亦将何用?”先时,吏部尚书刘晏裹头至慢,每裹但擎前后脚擫两翅擫之,都不抽挽。或曰:“尚书何不抽两翅?”晏曰:“两边通耶!”时人多哂之。兵部尚书严武裹头至紧,将裹,先以幞头曳于盘水之上,然后裹之,名为水裹,擫两翅皆有褶数,流俗多效焉。
○图画
国初阎立本善画,尤工写真。太宗之为秦王也,使立本图秦府学士杜如晦等一十八人,令学士褚亮为赞,今人间《十八学士图》是也。贞观十七年,又使立本图太原幕府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,太宗自为赞,褚遂良题之。其后,侯君集谋逆,将就刑,太宗与之诀,流涕曰:“吾为卿,不复上凌烟阁矣。”中宗曾引修文馆学士内燕,因赐游观。至凌烟阁,见君集像有半涂之迹。传云,君集诛后,将尽涂之,太宗念其功而止。玄宗时,以图画岁久,恐渐微昧。使曹霸重摹饰之。立本以高宗总章元年迁右相,今之中书令也。时人号为丹书神化。今西京延康坊,立本旧宅。西亭,立本所画山水存焉。则天朝,薛稷亦善画。今尚书省考功员外郎厅有稷画鹤,宋之问为赞。工部尚书厅有稷画树石,东京尚书坊、歧王宅亦有稷画鹤,皆称精绝。稷位至太子少保。玄宗时,王维特妙山水,幽深之致,近古未有。维终于尚书右丞。郑虔亦工山水,名亚于维。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宅山水院有虔山水之迹,为时所重。虔工书画,又工诗,故有“三绝”之目。而宦游途迍蹇,终于台州司户焉。天宝中,御史毕宏善画古松。凡此数公,皆负当时才名,而兼擅工艺。至若吴道子画鬼神,韩幹画马,皆近时知名者也。尔后,画者甚众,虽有所长,皆不能度越前辈矣。大历中,吴士姓顾以画山水历托诸侯之门。每画先帖绢数十幅于地,乃研墨汁及调诸彩色,各贮一器,使数十人吹角击鼓,百人齐声啖叫。顾子著锦袄锦缠头,饮酒半酣,绕绢帖走十余匝,取墨汁摊写于绢上,次写诸色,乃以长巾一一倾覆于所写之处,使人坐压,己执巾角而曳之,回环既遍。然后以笔墨随势开决,为峰峦岛屿之状。夫画者淡雅之事,今顾子瞑目鼓噪,有戟之象,其画之妙者乎
○长啸
永泰中,大理评事孙广著《啸旨》一篇云:“夫气激于喉中而浊,谓之言,激于舌端而清,谓之啸。言之浊可以通人事、达性情。啸之清可以灭鬼神、致不死。盖出其啸善,千里应之。出其啸善,万灵受职。斯古之学道者哉。故太上老君授南极真人,南极真人授广成子,广成子授风后,风后授务光,务光授舜,演之为琴,以授禹。自后或废或续,晋太行仙人孙公,能以得道而无所授。阮嗣宗所得少许,其后不复闻矣。啸有十五章,一曰权舆,二曰流云,三曰深溪虎,四曰高柳蝉,五曰空林鬼,六曰巫峡猿,七曰下鸿鹄,八曰古木鸢,九曰龙吟,十曰动地,十一曰苏门,十二曰刘公命鬼,十三曰阮氏逸韵,十四曰正章,十五曰毕竟。”广云其事出道书。余按人有所思则长啸,故乐则歌咏,忧则嗟叹,思则吟啸。《诗》云:“有女仳离,条其啸矣。”颜延之《五君咏》:“长啸苦怀人。”皆是也。广所云深溪虎、古木鸢,其状声气可矣。至今太上老君相次传授,舜演为琴,崇饰过甚,非余所敢闻也。按《诗笺》云:“啸,蹙口出声也。”成公绥《啸赋》:“动唇有曲,发口成音。”而今之啸者,开口卷舌,略无蹙舌之法。孙氏云:“激于舌端”,非动唇之谓也。天宝末,有峨眉山道士姓陈,来游京邑。善长啸,能作雷鼓霹雳之音。初则发声调畅,稍加散越,须臾穹窿磕泻,雷鼓之音,忽复震骇,声如霹雳,观者莫不倾悚。
《》是一部唐代前期的汉族志怪传奇小说集,原书二十卷,今存六卷。本文专就其中所载人鬼情缘故事与六朝同类故事比较,论证广异记虽上承六朝志怪模式,而叙述转趋曲折,人物形象细致,各方面技法都有进步,尤其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已脱离辅教动机,提升了小说创作意识的水平,展示唐人情致,开发小说的新时代趣味,即谓以志怪之体而用传奇之法,是一部初唐小说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代表作品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笔记小说集。二卷。本名《阙史》。原为三卷。高彦休(854~?),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884年(僖宗中和四年)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议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卷十八)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亦称《国史补》,为中唐人李肇所撰,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,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、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,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,仅《》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。共三卷,凡三百零八条事,卷首有目录,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。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,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。此书上承刘餗所著《国朝传记》,并与之体例相同,卷数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全书共五卷。唐王方庆撰。魏郑公即魏徵,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,进封郑国公。此书编录魏徵事迹,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。元至顺年间,翟思忠撰《魏谏公续录》二卷,明以后失传,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另行著录,但内容多和《谏录》重复。《畿辅丛书》删除重复后只余十八条,刻在《谏录》之后。明彭年又采《通鉴》、两《唐书))撰《谏录补》一卷,亦无甚价值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