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唐新语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蟋蟀吟于始秋,物有微而应时,(士有)贱而言忠者。”乃庭劾义府曰:“臣闻诬下罔上,圣主之所宣诛;心狠貌恭,明时之所必罚。是以隐贼掩义,不容唐帝之朝;窃幸乘权,终齿汉皇之剑。中书侍郎李义府,因缘际会,遂阶通职。不尽忠竭节,对扬王休,策蹇励弩,祗奉皇眷。而乃冯附城社,蔽亏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;贪冶容之美,原有罪之淳于;恐漏泄其谋,殒无辜之正义。挟山超海之力,望此犹轻;回天转地之威,方斯更烈。此而可恕,孰不可容!方当金风届节,玉露启途,霜简与秋典共清,忠臣将鹰鹯并击。请除君侧,少答鸿私,碎首玉阶,庶明臣节。”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,言词不逊,贬莱州司户。秩满,于昌乐聚徒教授。母亡,遂不复仕进。总章二年,卒。撰《笔海》十卷。门人何彦先、员半千制师服三年,丧毕而去。古
李昭德,则天朝谀佞者必见擢用,有人于洛水中获白石,有数点赤,诣阙请进。诸宰臣诘之,其人曰:“此石亦心,所以进。”昭德叱之,曰:“洛水中石岂尽反耶!”左右皆失笑。昭德建立东都罗城,及尚书省洛水中桥,人不知其役而功成就。除数凶人,大狱遂罢。以正直庭诤,为皇甫文所构,与来俊臣同日弃市。国人欢憾相半,哀昭德而快俊臣也。
魏元忠以摧辱二张,反为所构,云结少年,欲奉太子。则天大怒,下狱勘之。易之引张说为证,召大臣,令元忠与易之、说等定是非。说佯气逼不应。元忠惧,谓说曰:“张说与易之共罗织魏元忠耶!”说叱曰:“魏元忠为宰相,而有委巷小儿罗织之言,岂大臣所谓?”则天又令说言元忠不轨状,说曰:“臣不闻也。”易之遽曰:“张说与元忠同逆。”则天问其故,易之曰:“说往时谓元忠居伊周之地。臣以伊尹放太甲,周公摄成王之位,此其状也”。说奏曰:“易之、昌宗大无知,所言伊周,徒闻其语耳,讵知伊周为臣之本末。元忠初加拜命,授紫绶,臣以郎官拜贺。元忠曰:‘无尺寸功而居重任,不胜畏惧。’臣曰:‘公当伊周之任,何愧三品。’然伊周历代书为忠臣,陛下不遣臣学伊周,使臣将何所学?”说又曰:“易之以臣宗室,故托为党。然附易之有台辅之望,附元忠有族灭之势。臣不敢面欺,亦惧元忠冤魂耳。”遂焚香为誓。元忠免死,流放岭南。古
张易之、昌宗方贵宠用事,潜相者言其当王,险薄者多附会之。长安末,右卫西街有榜云:“易之兄弟、长孙汲、裴安立等谋反。”宋璟时为御史中丞,奏请审理其状。则天曰:“易之已有奏闻,不可加罪。”璟曰:“易之为飞书所逼,穷而自陈。且谋反、大逆,法无容免,请勒就台勘当,以明国法。易之等久蒙驱使,分外承恩,臣言发祸従,即入鼎镬。然义激于心,虽死不恨。”则天不悦。内史杨再思遽宣敕命,令璟出,璟曰:“天颜咫尺,亲奉德音,不烦宰臣。擅宣王命。”左拾遗李邕历阶而进曰:“宋璟所奏,事关社稷,望陛下可其所奏。”则天意若解,乃传命令易之就台推问。斯须,特敕原之,仍遣易之、昌宗就璟辞谢。拒而不见,令使者谓之曰:“公事当公言之,私见即法有私也。”璟谓左右:“恨不先打竖子脑破,而令混乱国经,吾负此恨。”时朝列呼易之、昌宗为五郎、六郎,璟独以官呼之。天官侍郎郑杲谓璟曰:“中丞奈何唤五郎为卿。”璟曰:“郑杲何庸之甚,若以官秩,正当卿号;若以亲故,当为张五郎、六郎矣。足下非张氏家僮,号五郎、六郎何也!”杲大惭而退。
宋璟,则天朝以频论得失,内不能容,而惮具公正,乃敕璟往扬州推按。奏曰:“臣以不才,叨居宪府,按州县乃监察御史事耳。今非意差臣,不识其所由,请不奉制。”无何,复令按幽州都督屈突仲翔。璟复奏曰:“御史中丞,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。且仲翔所犯,赃污耳。今高品有侍御史,卑品有监察御史,今敕臣,恐非陛下之意,当有危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全书十卷。唐代"封演"撰。此书史料价值颇高,《提要》谓:“唐人小说多涉荒怪,此书独语必徵实。前六卷多陈掌故,七、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,均足以资考证,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,嘉言善行居多,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。”实甚允当。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,凡一百门,皆两字为题,如道教、儒教、文字、贡举等等。所涉及范围很广,既有科举、铨选等政治制度,又有壁记、烧尾等官场习俗,也有婚仪、服饰、饮食、打球、拔河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是一部唐代前期的汉族志怪传奇小说集,原书二十卷,今存六卷。本文专就其中所载人鬼情缘故事与六朝同类故事比较,论证广异记虽上承六朝志怪模式,而叙述转趋曲折,人物形象细致,各方面技法都有进步,尤其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已脱离辅教动机,提升了小说创作意识的水平,展示唐人情致,开发小说的新时代趣味,即谓以志怪之体而用传奇之法,是一部初唐小说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代表作品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笔记小说集。二卷。本名《阙史》。原为三卷。高彦休(854~?),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884年(僖宗中和四年)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议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卷十八)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亦称《国史补》,为中唐人李肇所撰,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,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、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,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,仅《》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。共三卷,凡三百零八条事,卷首有目录,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。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,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。此书上承刘餗所著《国朝传记》,并与之体例相同,卷数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全书共五卷。唐王方庆撰。魏郑公即魏徵,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,进封郑国公。此书编录魏徵事迹,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。元至顺年间,翟思忠撰《魏谏公续录》二卷,明以后失传,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另行著录,但内容多和《谏录》重复。《畿辅丛书》删除重复后只余十八条,刻在《谏录》之后。明彭年又采《通鉴》、两《唐书))撰《谏录补》一卷,亦无甚价值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