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大唐新语
  4. 卷十二
设置

卷十二(3 / 4)



《大唐新语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亲戚中顿有恶事。往年高阳公主与朕同气,与夫谋反。今阿舅复作恶心。近亲如此,使我惭见百姓,其若之何?”翌日,又令审问,敬宗奏曰:“请准法收捕。”高宗又泣曰:“阿舅果耳,我决不忍杀之。”竟不引问,配流黔州。则天寻使人逼杀之。凉州长史赵持满,与韩瑷、无忌姻亲,许敬宗惧为己患,诬其同反。追至京,考讯,叹曰:“身可杀,词不可辱!”吏更代占而结奏之,遂死狱中。尸于城西,亲戚莫敢视。友人王方翼叹曰:“栾布之哭彭越,大义也。周文之掩枯骸,至仁也。绝友之义,蔽主之仁,何以事君!”遂具礼葬之。高宗义之,不问。

周兴、来俊臣等,罗告天下衣冠,遇族者不可胜纪。俊臣案诏狱,特造十个大枷:一曰定百脉,二曰喘不得,三曰突地吼,四曰着即承,五曰失魂魄。六曰实同反,七曰反是实,八曰死猪愁,九曰求即死,十曰求破家。遭其枷者,宛转于地,斯须闷绝。又有枷名□尾,棒名见即承;复有铁圈笼头,名号数十,大略如此。又与其徒侯思止、卫遂忠等,招集告事者数百人,造《告密罗织经》一卷,其意网罗平人,织成反状。每讯囚,先布枷棒于地,召囚前曰:“此是作具。”见者魂魄飞越,罕不自诬。由是破家者已千数。则天不下阶序,潜移六合矣。天授中,春官尚书狄仁杰、天官侍郎任令晖、文昌左丞卢献等五人,并为所告。俊臣既以族人为功,苟引之承反,乃奏请一问即承同首,例得减死。乃胁仁杰等令承反。仁杰叹曰:“大周革命,万物维新。唐朝旧臣,甘従诛戮。反是实。”俊臣乃少宽之。其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:“尚书事已尔,且得免死。德寿今业已受驱策,意欲求少阶级,凭尚书牵杨执柔,可乎?”仁杰曰:“若之何?”德寿曰:“尚书昔在春官,执柔任其司员外,引可也。”仁杰曰:“皇天后土,遣仁杰自行此事。”以头触柱,血流被面。德寿惧而谢焉。仁杰既承反,所司但待日刑,不复严备。仁杰求守者得笔砚,拆被头帛,书之叙冤,匿置于绵衣中,谓德寿曰:“时方热,请付家人去其绵。”德寿不之虑。仁杰子光远得衣中书,持以称变,得召见。则天览之悯然,问俊臣曰:“卿言仁杰等反,今子弟诉冤何多也?”俊臣曰:“此等何能自伏其罪,臣寝处甚安,亦不去巾带。”则天使人视之,俊臣遽命仁杰巾带。使者将复命,俊臣乃令德寿代仁杰等作《谢死表》,代署附使者进之。则天召仁杰等谓曰:“卿承反何也?”仁杰等曰:“向若不承反,已死于枷棒矣。”则天曰:“何为作《谢死表》。”仁杰等曰:“无之。”出《表》示之,乃知代署。仁杰等五人获免。

孝敬帝仁孝英果,甚为高宗所锺爱。自升储位,敬礼大臣及儒学之士,未尝有过,天下归心焉。咸亨初,留在京师监国。时关中饥甚,孝敬令取廊下兵士粮视之,见有食榆皮、蓬实者,恻然哀之,命家令等给米使足,其仁惠如此。先是,义阳、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,幽于掖庭,垂三十年不嫁。孝敬见之惊悯,遽奏出降。又请以沙苑地分借贫人。诏皆许之。则天大怒。即日以卫士二人配二公主。孝敬因是失爱,遇毒而薨,时年二十四。朝野莫不伤痛。

侯思止,贫寒无赖,事恒州参军高元礼家。则天朝,以告变授侍御史,按中丞魏元忠,曰:“急奉白司马,不然即吃孟青。”洛阳北有坂名白司马,将军有姓孟名青棒者。思止闾巷佣保,尝以此谓诸囚也。元忠词气不屈,思止倒曳之。元忠徐起曰:“我薄命,如乘恶驴而坠,脚为镫所挂,遂被曳耳。”思止愈怒,又曳之,曰:“汝拒捍制使,即奏斩之。”元忠曰:“侯思止,汝今为国家御史,须识轻重。必须魏元忠头,何不以锯截将,无为抑我承反。奈何佩服朱绂,亲衔天命,不能行正直事,乃言‘白司马、孟青’,是何言也非魏元忠无人仰教!”思止乃引忠上阶,坐而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
相关小说推荐

封氏闻见记

封氏闻见记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全书十卷。唐代"封演"撰。此书史料价值颇高,《提要》谓:“唐人小说多涉荒怪,此书独语必徵实。前六卷多陈掌故,七、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,均足以资考证,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,嘉言善行居多,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。”实甚允当。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,凡一百门,皆两字为题,如道教、儒教、文字、贡举等等。所涉及范围很广,既有科举、铨选等政治制度,又有壁记、烧尾等官场习俗,也有婚仪、服饰、饮食、打球、拔河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广异记

广异记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是一部唐代前期的汉族志怪传奇小说集,原书二十卷,今存六卷。本文专就其中所载人鬼情缘故事与六朝同类故事比较,论证广异记虽上承六朝志怪模式,而叙述转趋曲折,人物形象细致,各方面技法都有进步,尤其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已脱离辅教动机,提升了小说创作意识的水平,展示唐人情致,开发小说的新时代趣味,即谓以志怪之体而用传奇之法,是一部初唐小说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代表作品。
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
唐阙史

唐阙史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古代汉族笔记小说集。二卷。本名《阙史》。原为三卷。高彦休(854~?),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884年(僖宗中和四年)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议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卷十八)。
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
唐国史补

唐国史补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亦称《国史补》,为中唐人李肇所撰,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,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、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,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,仅《》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。共三卷,凡三百零八条事,卷首有目录,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。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,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。此书上承刘餗所著《国朝传记》,并与之体例相同,卷数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南岳小录

南岳小录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道士李冲昭撰。卷首有自序,称“弱年悟道,近岁依师。洎临岳门,频访灵迹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魏郑公谏录

魏郑公谏录

笔记小说 / 文

全书共五卷。唐王方庆撰。魏郑公即魏徵,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,进封郑国公。此书编录魏徵事迹,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。元至顺年间,翟思忠撰《魏谏公续录》二卷,明以后失传,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另行著录,但内容多和《谏录》重复。《畿辅丛书》删除重复后只余十八条,刻在《谏录》之后。明彭年又采《通鉴》、两《唐书))撰《谏录补》一卷,亦无甚价值。
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