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断列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卷一
○古文
按古文者,黄帝史苍颉所造也。颉首有四目,通于神明,仰观奎星圜曲之势, 俯察龟文鸟迹之象,博采众美,合而为字,是曰古文。《孝经》援神契云:“奎 主文章,苍颉仿象”是也。
○大篆
按大篆者,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。或曰柱下史,始变古文,或同或异,谓 之为篆。篆者,传也,传其物理,施之无穷。甄酆定六书,三曰:“篆书”。八 体书法,一曰“大篆”。又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史籀十五篇”并此也。以史官 制之,用以教授,谓之“史书”,凡九千字。
○籀文
周太史史籀所作也,与古文大篆小异,后人以名称书,谓之籀文。《七略》 曰:史籀者,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。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。甄酆定六书,二曰 “奇字”是也。
○小篆
小篆者,秦丞相李斯所作也。增损大篆,异同籀文,谓之小篆,亦曰秦篆。
○八分
按八分者,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。王愔云:“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 势。建初中,以隶草作楷法,字为八分,言有默,始皇得次仲文,简略赴急疾之 用,甚喜。遣召之,三征不至,始皇大怒。制槛车送之,于道化为大鸟飞去。”
○隶书
按隶书者,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。邈字元岑,始为县吏,得罪始皇,幽系云 阳狱中。覃思十年,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。奏之,始皇善之,用以御史。 以奏事烦多,篆字难在,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,故曰隶书。
○章草
按章草,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。卫恒、李诞并云:“汉初而有草法,不知 其谁。”萧子良云:“章草者,汉齐相杜操始变藁法,非也。”王愔云:“汉元 帝时史游作《急就章》,解散隶体,粗书之。汉俗简,隋渐以行之是也。”
○行书
按行书者,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。行书即正书之小伪。务従简易,相间流 行,故谓之行书。王愔云:“晋世以来,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。钟元常善行书是 也。后王羲之、献之并造其极焉。”
○飞白
按飞白书者,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。王隐、王愔并云:“飞白,变楷制也。 本是宫殿题署,势既劲。文字宜轻微不满,名为飞白。”王僧虔云:“飞白,八 分之轻者。邕在鸿都门,见匠人施垩帚,遂创意焉。”
○草书
按草书者,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。梁武帝草书状曰:“蔡邕云,昔秦之时, 诸侯争长,羽檄相传,望烽走驲,以篆隶难,不能救急,遂作赴急之书。今之草 书也。”
○汲冢书
汲冢书,盖魏安釐王时,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。竹简漆书,科斗文字, 杂写经史,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。耕人姓不。
○李斯
秦丞相李斯曰:“自上古作大篆,颇行于世,但为古远,人多不详。今删略 繁者,取其合体,参为小篆。”斯善书,自赵高已下,咸见伏焉√诸名山碑玺铜 人,并斯之笔书。《秦望纪功石》乃曰:“吾死后五百三十年,当有一人,替吾 迹焉。”(出《蒙恬笔经》)斯妙篆,始省改之。为小篆者《苍颉篇》七章。虽 帝王质文,世有损益,终以文代质,渐就浇醨。则三皇结绳,五帝画象,三王肉 刑,斯可况也。古文可为上古,大篆为中古,小篆为下古。三古谓实。草隶谓华。 妙极于华者,义献。精穷其实者,籀斯。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为玺,令斯书其文。 今泰山、峄山及秦望等碑并其遗迹。亦谓传国之伟宝,百世之法式。斯小篆入神, 大篆入妙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,又名《唐新语》、《大唐》、《唐世说新语》、《世说》、《大唐新话》等,是一部汉族笔记小说集。撰者唐代刘肃,生卒年、籍贯、字号均不详。此书有元和丁亥(807)自序,署衔“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”。《艺文志》说他是“元和中江都主簿”。
其他 8万字 1个月前
《》全书十卷。唐代"封演"撰。此书史料价值颇高,《提要》谓:“唐人小说多涉荒怪,此书独语必徵实。前六卷多陈掌故,七、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,均足以资考证,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,嘉言善行居多,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。”实甚允当。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,凡一百门,皆两字为题,如道教、儒教、文字、贡举等等。所涉及范围很广,既有科举、铨选等政治制度,又有壁记、烧尾等官场习俗,也有婚仪、服饰、饮食、打球、拔河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是一部唐代前期的汉族志怪传奇小说集,原书二十卷,今存六卷。本文专就其中所载人鬼情缘故事与六朝同类故事比较,论证广异记虽上承六朝志怪模式,而叙述转趋曲折,人物形象细致,各方面技法都有进步,尤其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已脱离辅教动机,提升了小说创作意识的水平,展示唐人情致,开发小说的新时代趣味,即谓以志怪之体而用传奇之法,是一部初唐小说由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代表作品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笔记小说集。二卷。本名《阙史》。原为三卷。高彦休(854~?),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884年(僖宗中和四年)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议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卷十八)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亦称《国史补》,为中唐人李肇所撰,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,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、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,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,仅《》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。共三卷,凡三百零八条事,卷首有目录,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。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,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。此书上承刘餗所著《国朝传记》,并与之体例相同,卷数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