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代野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弟皆不得而捉之也。又曰,指奸勿论,以其非亲见于奸所也。若外人告奸者有禁,恐其妒奸或诬奸也,此高姓之控所以不合法律也。
名士遇鬼朱铭盘,字曼君,江苏泰兴人。记诵渊雅,文词典赡。光绪癸巳举孝廉。瑞安黄漱兰学士督学江苏时,拔高才生,肄业南青书院。庐江吴武壮长庆闻其名,聘为军中记室,与今张季直殿撰同掌机要,武壮宾师之,不以属吏待也。会武壮卒,所部有欠饷未放者,朱代领万金舁至舟,待发矣。盖朱又为驻旅顺淮军将领张某所聘,亦武壮旧部也。盗侦知之,亦附其所乘之轮舶而行,见其舁银至家,遂往约他盗夜劫之,不知朱舁至家后,忽转念不如舁往军中为妥,盗不知也。至夜,盗十余人破扉入,觅银无有,询朱,朱曰:“此军饷也,已舁至营矣。”
一盗将刃之,前随之盗曰:“不可,我辈与朱某无仇,何必血刃。”遂劫其衣物少许而去。次晨即报张缉之,获七人,前随之盗亦在其中,盖亦武壮革退之兵也。盗直陈不讳,并云:“我辈忌空过,故劫其少许物,计不直百金,无死法也,且我尚有德于尔,尔亦当以德报。”张回顾朱曰:“如何?”朱曰:“尔按军法办理可也,何必问。”张不得已,骈斩之。未几,朱妾生子,弥月之期,大开汤饼宴,宾众杂沓,朱抱子出示众宾,时朱年已逾四十始得子也。抱而入,甫至厅事后,忽闻朱狂呼曰:“勿伤吾儿。”旋闻儿亦狂啼一声,戛然而止。众趋入视,朱僵于地,两目直视,历叙杀盗事,又云:“我错我错,乞恕我子。”须臾气绝。更视其子亦死矣。此甲午冬月事。予时客烟台东海关道刘芗林观察署中,有友人自旅顺来言如此,皆以为盗索命云。观此与王万青二事,中国岂果有鬼神哉?所以近年西人之讲哲学者亦皆主灵魂之说也。
猴怪报怨前清光绪季年,直隶盐山县令史某,杭之钱塘人,无锡王壮武公之孙婿也。署中庖人杨大者,有童养媳年十五矣,尚未成婚。忽一日,觉有人与同卧,始尚隐约,继更近昵,询其何氏,答曰:“我侯氏女银针也。汝三世前邵姓,为钱塘令。我其时亦士人女,因见恶于卖花媪,彼遂诬予不贞。婿家闻之,遽退婚。父不服,诉之官。官受媪贿,诬予非贞体,予遂自尽。
此雍正间事。予死后,阎罗悯予屈死,命转世为男子,富且贵。
予不愿,但思报仇。阎君谓‘邵令已堕畜生道。尔恨亦可泄矣,不如转世为佳也。’乃投生中州贵人家为人。既长,迷失本性,无恶不作,及壮而夭。阎君怒,谓亦当堕畜生道。予大哭,但求复仇,遂转世为猴女,猴父母皆修炼成道去。予同胞尚有一弟一妹皆能修炼,先予得尸解,惟予以心怀复仇故,道念不及弟妹之坚,迟之数十年,亦得尸解。遍觅仇人,知尔今生为杨氏妇,故来觅尔。然吾母与妹皆常来防守,不令我索尔命,以为冤宜解不宜结也。”自是附妇体不去,阖署之人皆昵之,令之女儿辈呼之为银针姊,幼者姑之。与人接谈,恭而有礼。母与妹亦时附妇而言,独银针有时作空中笑语声也。令之诸女有欲见其面者,女曰:“我一猴耳,何足观。”再三请,女曰:“无已,可于帷后观予足可也。”则见一足弓鞋窄小如菱,履制亦精美,一足则大如莲船盈尺,皆哄堂大笑。壮武之孙名恕字心如者,荩臣同守之第三子也,时在署,女亦常与款洽,一日恕问女曰:“尔母尔妹则常来,尔弟何不来?”女曰:“但闻其转世为大贵人,今在湖广大衙门。亦不知湖广为何地也。”
问姓名,曰:“不知,但知其为湖广最大之官耳。”忽一日戏谓恕曰:“三舅老爷,我为尔妾何如?”恕笑曰:“我不惯看猴子面目。”女曰:“我能变形也,然亦只能变一小时耳,不能久也。”杨大夫妇敬之如神明,称为仙姑。令有小奚奴谓杨曰:“一猴怪耳,何足畏,尔俟其空中发声时,循其声抵于壁,我以棍击之,可使其现形也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、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。共3卷,唐温大雅撰。温大雅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,他随军撰成该书。该书所记史事与《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》有出入。
其他 3万字 2个月前
历叙秦汉以来,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举措,于唐一代记叙尤译。作者身为道徒,于道教足迹多有夸扬,但于唐代帝王崇道举措,叙述较为翔实,对了解唐代道教流传兴盛状况,多可参考。
其他 1万字 2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轶事小说集。吕道生撰。《·艺文志》著录此书2卷。程行谌年六十任陈留县尉同僚以其年高位卑尝侮之。后有一老人造谒因言其官寿。俄而县官皆至仍相侮狎。老人云:“诸君官寿皆不如程公。程公从今已后有三十一政官年九十已上。官至御史大夫乃仆射有厄。”皆不之信。于时行谌妹夫新授绛州一县令妹欲赴夫任令老人占其善恶。老人见云:“夫人婿今已病去绛州八十里必有凶信。”其妹忧闷便发去州八十里凶问果至。程公后为
其他 0万字 2个月前
《》 ,唐李冗撰。原本10卷已散佚,传世明抄本与《稗海》本均为3卷。此书《·艺文志》、《宋史·艺文志》皆署作者为李冗,《崇文总目》作李元,《四库全书》作李冘,疑皆形近而讹。
其他 4万字 2个月前
,又称《书断》书学论著。唐代张怀瓘著。三卷。上卷列古文、大篆、籀文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章草、行书,飞白、草书十体,各述其源流,并加赞文,于各体原委辩论颇精。中、下卷分神、妙、能三品,录古来能书者八十六人,各列小传。传中附录,又得三十八人,征引繁博,颇多佚闻。传世主要有《法书要录》本、《墨池编》本。
其他 2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