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代野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于朝士大夫,而施之于伶人,宜乎身死而国亦随之矣。
毅皇后之被逼死慈禧好观剧,毅皇后每陪侍,见演淫秽戏剧,则回首面壁不欲观。慈禧累谕之,不从,已恨之,谓有意形己之短。后美而端重,见人不甚有笑容,穆宗亦雅重之,每欲亲近,后见上则微笑以迎,慈禧即加以狐媚惑主之罪。左右有劝后昵慈禧者,否则恐有不利。后曰:“敬则可,昵则不可。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,非轻易能动摇也。”有谗者言于慈禧,更切齿痛恨,由是有死之之心矣。然后无失德,事事按礼,知不欲帝近己,则亦远帝,慈禧无隙可乘。会穆宗病,慈禧往视,或见后未侍疾,则大骂妖婢无夫妇情。后曰:“未奉懿旨,不敢擅专。”慈禧语塞,更恨之。及帝弥留之际,后不待召哭而往,问有遗旨否,且手为拭脓血。帝力疾书一纸与之。尚未阅竟,忽慈禧至,见后悲惨,手拭帝秽,大骂曰:“妖婢,此时尔犹狐媚,必欲死尔夫耶!皇帝与尔何物,可与我。”后不敢匿。慈禧阅迄,冷笑曰:“尔竟敢如此大胆!”立焚之。或曰言继续事也。顺手批其颊无数,慈禧手戴金指甲,致后面血痕缕缕。帝为缓颊,慈禧乃斥令退,不使之送终也。须臾帝崩。
故后以片纸请命于父,父批一“死”字,殉节之志遂决。慈禧之残忍淫凶无人理如此。
亲贵诱抢族姑载澂者,宣宗之孙,恭王奕之长子,群呼之为澂贝勒者也。年少纵欲,狂淫无度。一年复间,率其党游十刹海。海故多荷,沿岸皆有茶座,卖莲藉者亦沿岸布地以售。澂见隔座有一妇甚妖治,独座无偶,屡目澂,一若似曾相识而俗语者。澂见之,命其党购莲蓬一束赠之,且谓之曰:“此大爷所赠,欲与尔相会,可乎?”妇曰:“吾家人杂颇不便,请大父择一地可耳。”澂闻大喜,遂约至酒楼密室相会。从此为云为雨,已非一日。妇知为载澂,澂不知妇为谁也。一日澂谓妇曰:“吾两人情好如此,不得常相厮守,奈何?尔能归我否?”妇曰:“家有姑有夫,势必不行,无已,惟有劫我于半途可耳。且大爷劫一妇人,谁敢云尔者。”澂大喜,乃置金屋,备器具,仍约妇于十刹海茶座间,率其党一拥而上劫之去。道路沸扬,以为澂贝勒抢夺良家妇女,不知其有约也。妇家甚贫,翁在日曾为浙江布政使,辛酉杭城再陷,逃至普陀为僧,而以殉难闻,得恤如例。子即妇夫,阘冗不能自立,虽亦京曹官,然终身无希望者也。逮妇被劫,知为载澂所为,益不敢控告,因忿而癫,终日被发袒胸,徜徉于衢路间,口讲指画,述其苦楚而已。有日炳半聋与予行西单牌楼间遇之,指谓予曰:“此即载澂所劫妇之夫也。”妇为宗室女,论支派,当为载澂族姑。奕闻之,囚澂于高墙,即此事也。蔑伦绝理,行同禽兽,皇室固当如是乎!
皇室无骨肉情清祖制,皇子生,无论嫡庶,一堕地,即有保母持之出,付乳媪手。一皇子例须用四十人,保母八,乳母八,此外有所谓针线上人、浆洗上人、灯火上人、锅灶上人。至绝乳后,去乳母,添内监若干人为谙达,所以教之饮食,教之言语,教之行步,教之礼节。至六岁,则备小冠小袍褂小靴,教之随众站班当差,教之上学,即上书房也。黎明即起,亦衣冠从容而入乾清门,杂诸王之列,立御前。所过门限不得跨,则内侍举而置之门内,则又左顾右眄,仪态万方而雅步焉,皆谙达之教育也。自堕地即不与生母相见,每年见面有定时,见亦不能多言,不能如民间可以随时随地相亲近也。至十二岁,又有满文谙达教国语。至十四,则须教之以弓矢骑射。至十六或十八而成婚。
如父皇在位,则群居青宫,即俗呼阿哥所也;如皇崩,即率所生母并妻分府而居焉,母为嫡后则否,盖子已正位,即奉为太后矣。按:自襁褓至成婚,母子相见迨不过百余面耳,又安得有感情哉!皇女得较皇子为尤疏,自堕地至出阁仅数十面。更可诧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、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。共3卷,唐温大雅撰。温大雅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,他随军撰成该书。该书所记史事与《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》有出入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历叙秦汉以来,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举措,于唐一代记叙尤译。作者身为道徒,于道教足迹多有夸扬,但于唐代帝王崇道举措,叙述较为翔实,对了解唐代道教流传兴盛状况,多可参考。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古代汉族轶事小说集。吕道生撰。《·艺文志》著录此书2卷。程行谌年六十任陈留县尉同僚以其年高位卑尝侮之。后有一老人造谒因言其官寿。俄而县官皆至仍相侮狎。老人云:“诸君官寿皆不如程公。程公从今已后有三十一政官年九十已上。官至御史大夫乃仆射有厄。”皆不之信。于时行谌妹夫新授绛州一县令妹欲赴夫任令老人占其善恶。老人见云:“夫人婿今已病去绛州八十里必有凶信。”其妹忧闷便发去州八十里凶问果至。程公后为
其他 0万字 1个月前
《》 ,唐李冗撰。原本10卷已散佚,传世明抄本与《稗海》本均为3卷。此书《·艺文志》、《宋史·艺文志》皆署作者为李冗,《崇文总目》作李元,《四库全书》作李冘,疑皆形近而讹。
其他 4万字 1个月前
,又称《书断》书学论著。唐代张怀瓘著。三卷。上卷列古文、大篆、籀文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章草、行书,飞白、草书十体,各述其源流,并加赞文,于各体原委辩论颇精。中、下卷分神、妙、能三品,录古来能书者八十六人,各列小传。传中附录,又得三十八人,征引繁博,颇多佚闻。传世主要有《法书要录》本、《墨池编》本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