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点头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细看熟,又博访了四方风土相宜。一来谅着父亲是田庄出身,北去京师一路,地土苦寒,更兼近来时有风警,决然不往;西去山西一路,道路间关,山川险阻,也未必到彼;惟东去山东一路,风气与故乡相仿,人情也都朴厚,多分避到这个所在。二来心里立个意见,以为东方日出,万象昭明,普天幽沉暗昧之地,都蒙照鉴,难道我一点思父的心迹,如昏如梦,没有豁然的道理?所以只望东行。看官,你道这个念头,叫不得真真孝子,实实痴人?直问到人尽天通,方得云开见日。后话慢题。
且说王原随地寻消问息,觅迹求踪,不则一日,来到平原县。正在城中访问。忽听得皂役吆呼,行人停步。王原也闪在旁边观看,只见仪仗鼓乐前导,中间抬着一座龙亭,几位官员,都是朝衣朝冠,乘马后随。马步高低,摇动那佩声叮叮当当,如铁马战风。王原向人询问此是为何,有晓得说道:“是知县相公,六年考满,朝廷给赐诰命,封其父母。”王原道:“父母可还在么?”其人答言:“那第一骑马上的不是太老爷?太夫人也在衙中。”王原听了,吹口气道:“咳!孝经上说:‘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’这官人读书成名,父母得受皇封,正与孝经之言相合,亦可无憾矣。像我王原,不要想有此一日,但求生见一面,也还不能,岂不痛哉!”伤感一番,又往他处。日历一方,时履一地,自出门来,已经两番寒暑,毫无踪影。
转到山东省城济南府,这区处左太行右沧海,乃南北都会,地方广大,人民蕃庶。王原先踏遍了城内,后至城外。行至城乐,见有一所庙宇,抬头看时,牌额上标着“闵子骞祠”四个大字。暗道:“闵子乃圣门四科之首,大贤孝子。我今日寻父,正该拜求他一番。”遂步入祠中,叩了十数个头,把胸中之事,默祷一遍,恳求父亲早得相会。祷罢出祠,思想当年闵子为父御车,乃有“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单”之语,著孝名于千载。我王原求为父御车而不可得,真好恨也!
一日行至长清驿,只见驿前一簇轿马车辆,驿中走出一个白胖老妇人来上轿。随从人也各上马,簇拥而去。驿人们互相说道:“这老妈妈真好个福相,可知生下这个穿莽腰玉的儿子,今番接去好不受用哩。”内中一个道:“儿子抛别了三十多年,今方寻着,也不算做十分全福。”王原听了这话,近前把手拱一拱,说道:“借问列位老爷,轿中是哪一位官员的太奶奶?”驿子答道:“小哥,俺们也不知他详细。据他跟随的说,是司礼监李太监的母亲。李太监是福建人,自幼割掉了那活儿,选入宫中。至今已有三十余年,做到司礼监秉笔太监,十分富贵。因想着母亲,特地遣人到福建寻访着了,迎接进京哩。”王原听罢,便放声号哭。众人齐问:“你这人为甚啼哭,莫非与李太监也有甚瓜葛么?”王原含泪答道:“小子与他并无瓜葛,只为心中有事,不觉悲痛。小子姓王名原,父亲名唤王珣,母亲张氏,家住顺天府文安县城外广化乡中。父亲当年生我才得周岁,因避役走出,一去不归,小子特来寻访。适来见说李太监母子隔绝三十余年,正与王原事体相同。他的母亲便寻着了,我的父亲不知还在哪里。触类感伤,未免凄惨。我父亲左颧骨上有痣,大如黑豆,有毫毛两三根,右手小指曲折如钩,不能伸直,只此便是色认。列位老爹中,可有知得些踪影的么?即或不知,乞借金口,与我传播,使吾父闻知,前来识认。若得父子相逢,生死衔感!”一头说,还哭个不止。众人听了,有的便道:“好个孝子,难得,难得!只是我这里不曾见这个人,你还往别处去寻。”有的便道:“自来流落在外的,定然没结果。既出门年久不归,多分不在了,不如回去奉养母亲罢。“王原闻言,愈加悲泣,众人劝住,又往他外。
看官,你道这太监之母:是真是假?原来李监从幼被人拐骗到京师,卖与内宫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由曹绣君编,附有进步书局编《清代声色志》上、下卷,据文明书局1928年版第6版影印。本书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婚姻、家庭关系的笔记小说,包括贞女烈妇的传记,各地风俗、婚俗、世俗百姓的家庭生活等1200余则。
其他 73万字 2个月前
《》作者:【元】辛文房。此书对中﹑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﹐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。按诗人登第先後为序。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﹐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。传後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﹐多存唐人旧说﹐其中颇有精辟之见。
其他 8万字 2个月前
皇甫录,长洲(今苏州市)人,字世庸,号近峰。弘治进士,官至顺天知府。是书记正德以前明朝史事,有的系委巷之传闻。此书一作四卷,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,李?式辑《历代小史》有收入。今据《历代小史》本整理。
其他 2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