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八洞天
  4. 卷三培连理
设置

卷三培连理(6 / 11)



《八洞天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,正色说道:“共姜之节,死且不移,何况残疾。既已受聘,岂容变更,若母亲从其退婚之说,孩儿情愿终身不嫁!” 晁母见女儿言词甚正,便出来细述与黎竹听。黎竹道:“嫁丈夫不着,是一世之事。以表妹这等人物,却嫁个残疾人,岂不误了终身。今莫生自愿退婚,又不是姑娘逼他,正该趁水推船,另求佳配。表妹一时执性不从,日后懊悔,便无及矣!” 因又说起古淡月仰慕求亲之意。晁母听罢,沉吟未答,只听得七襄在里面啼哭起来。晁母方欲起身去看,只见春山出来说道:“小姐说婚姻大事,断难游移。若老安人别有他议,小姐有死而已!” 晁母知其立志坚决,不忍违拗,遂回绝了黎竹,再命老妪到莫家,备言小姐守义,不肯退婚之意。莫豪的欣喜感激,自不必说。晁母择个吉期,招赘莫豪过门。成亲之夜,新娘不必搀扶,新郎倒要搀扶;姐便认得郎,郎却不认得姐。正是:

巧笑倩兮或可闻,美目盼兮不得见。

色声两字未能全,新郎受享只一半。

莫豪入赘后,七襄敬顺无违。只是晁母有些放心不下,暗想:“招了个双瞽的女婿,功名已没望了,又不曾学得起课算命,做什么生理来养家?”口虽不言,心甚担忧。哪知莫豪文名久播于外,常有人来求他文字。莫豪口念,七襄代写,卖文为活,倒也不寂寞。七襄因劝丈夫道:“自今以后,凡寿章诔词之类,赞颂人的文字便做;其一应骂人的文字,切莫做了。从前黎表兄央你代作之文,都是些赌口快的机锋、损一陰一德的翰墨。常言道:‘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’文人笔端,辩士舌端,比武士兵端,更加利害。即君青年丧目,安知非文字造孽所致!”因作绝句二首,念与莫豪听。

其一云:

君有奇文天忌之,欲遮世眼使无知。

却因眼众遮难尽,还令君家眼自迷。

其二云:

莫言丧目罪无因,慧业文人孽报真。

只为君文刺人目,故将目疾答君身。

莫豪深服其言,自后黎竹再把辨揭檄文等项来求代作,便立意谢绝。

过了几时,本城有个乡坤,姓仲名路,号子由,以礼部侍郎致仕在家。父母八旬双寿,曾有人求莫豪代做一篇寿文去称贺,仲路见了,十分赞赏,知是莫豪之笔,正想要请来相见。忽奉圣旨召他还朝,他为二亲年老,欲上个告养亲的疏。但洪武皇帝不是寻常疏章可以骗得他准的。曾托几个相知朋友代为草创,都不甚好。因想起莫豪长于翰墨,特发个名帖,遣人以肩舆迎请到家,央他代草一疏。说道:“今天子性颇严厉,须善为我辞,委曲婉转,方不忤圣意。久仰足下妙才,必能代陈情悃。”莫豪领命,遂撰成一疏,中有数联云:虽国尔忘家,勤王者不遑将母;而忠须移孝,资父者乃能事君。仰思奉主之日正长,俯念侍亲之年无几。朝中广列诸臣,臣虽归而宣力尚多其侣;膝前只唯一子,子既出而终养更有何人?惭负天恩之未答,心恋阙廷;其如亲齿之已衰,悲深屺岵。时非急难,忍学绝裾之太真;梦切瞻依,乞悯望云之仁杰。得推王者孝治天下之思,益圣臣下媚兹一人之志。为亲图报,即酬罔极于靖共;代父感恩,敢忝所生于夙夜。

仲路看到这数联,拍掌赞道:“如此正合愚意。若一味乞休,以养亲为辞,便难求准。今妙在句句思亲却句句恋主。言孝更不离忠,为臣即在为子,李密《陈情表》拜下风矣!” 当下便先馈润笔五十金,仍以肩舆送归。及疏上之后,果然别个告养亲的本都不准,只有仲路这本批准了。仲路大喜,又送酬仪二百两。

自此以后,求文者愈多。又过半载,仲路父母相继而亡,凡奠章行状,皆莫豪所作,仲路又多送酬仪。莫豪家中用度,颇也有余,晁母甚是喜欢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
相关小说推荐

连城璧

连城璧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是李渔创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。

其他 24万字 2个月前

女聊斋志异

女聊斋志异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又名《女聊斋》,题“古吴靓芬女史贾茗辑”,是清代末年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。

其他 14万字 2个月前

十二楼

十二楼

笔记小说 / 文

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戏曲家李渔著的一本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,又名《觉世明言》。《》共十二卷,每卷各有一情节独立的故事,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,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展开也与楼有关,故全书命名为《十二楼》。

其他 15万字 2个月前

西京杂记

西京杂记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,其中的“西京”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。原二卷,今本作六卷。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。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。作者疑为葛洪。

其他 2万字 2个月前

五色石

五色石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基本上是写家庭和小儿女的离合悲欢,然而其背景多是历史重大事件。

其他 12万字 2个月前

李文忠公事略

李文忠公事略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是民国·梁启超编著的一部史料笔记。共十二章,分别记述了李鸿章的军事、外文、洋务诸事及其投闲生活、轶事琐闻等。梁氏为晚清学术大家,长于史识,而所记皆为耳闻目睹,故极具史料价值。该书版本甚多,现据民国《满清野史四编》本标点整理。

其他 6万字 2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