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醒梦骈言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和贱内意思都合的,断然没有后悔。竟请他家择日行聘,应用银两,都是我送去就是了。”
董先生又到王家,备述张维城的言语。山氏也便依了,缠红之费,果然都是张家送去,不曾破费王家半点。从此,张维城越发照雇他家,日逐送钱送米,又把银子与兴儿买书,把绸绢与他母子做衣服。
光阴如箭,兴儿早已十六岁了,做的文章真乃:
言言皆锦绣,字字尽珠玑。
张维城这个里头是外行,听见那内行的,人人称赞,便十分快意。那年正要县考,指望他入泮,不道山氏生起病来,医不好死了。张维城替兴儿料理殡殓了,就与他落了葬。
兴儿丁了内艰,不能赴试。张维城忧他一个在家,无人照看;要与他完姻,却又碍着眼中,只得住了。
且说那月英已长大,听得人说,兴儿的父亲,是县中衙役,又一贫如洗,靠着他家周济,心中抱怨父母,把他错对了。但见有人说起王家,他就掩了耳朵不要听。
有人对他说:“你父母既把你来许了他家,你就怨来也不中用。”月英恨恨之声道:“我是死也不跟这衙役儿子去的。”
又每日在他爹娘面前使性斗气,张维城和方氏也晓得他心中不愿,却只不作准。
看看又是三年,兴儿服满了,张维城去寻见了董先生,便说要与女儿毕姻。董先生便对兴儿说了,拣个吉日成亲。
张维城夫妻意思,原要兴儿到家,却怕女儿越发看他不起。便多把些银子与兴儿,叫他娶去。
到了临期,兴儿打扮得齐齐整整,来张家亲迎。奠雁已毕,一面延新郎去待茶,一面打进彩舆来,请新人上轿。
那晓这月英在里头,只是对着墙儿,一把泪一把鼻涕的哭,劝他梳头也不应,催他更衣也不理。停了一回,新郎要起身了,里面还蓬着头未曾梳妆。
张维城叫再请新郎少坐,自己走到里面,去劝女儿。千言万语,月英只当不听见,对着壁儿的哭。张维城不耐烦了,发起怒来吓他,他倒越发高声哭起来。
张维城正没奈何,却又见家人进来传话道:“新郎要起身了。”张维城连忙走出厅去,说梳妆未完,请新郎再等片刻。随即走到里面来,看女儿时,仍旧对着壁,在那里哭。只得又去劝他,却终不睬。
少停,外边又来催,张维城只得再走出来,叫他们缓住新郎。延挨了一回,外边越催得紧,看月英时,全没有一些回心转意。弄得张维城没法了,自己怨起命来。
那月华在旁边,见父亲这般光景,心中十分不忍,走去劝他道:“姊你看父亲何等着急,你还不肯回心,亏你过意得去。”
月英听了,发恼道:“你这丫头,也来絮聒!你何不跟了那衙役儿子去!”月华道:“父亲不曾把妹子许了王家郎君。倘然把妹子许了他,何必姊来劝。”张维城听了月华的话,便扯方氏过去,悄悄商议道:“不如把月华代了月英去罢。”方氏便走来对月华道:“忤逆胚,不听爹娘说话,如今思量要把你替代,不知你肯么?”月华道:“爹娘要孩儿去,就是乞丐,也没得推托。况且也怎见得王家郎君,就再没富贵日子,要饿死的。”
方氏大喜,把这话告知张维城,就与月华妆扮起来,出厅升轿而去。
原来他姊妹两个,大小得一岁,月英颇有些姿色,那月华却是个红眼有瘌瘌,结亲后,夫妻进房,伴送的揭去了那兜头红绢,兴儿见新人这般模样,心中有些不快。却因受得他家恩惠深重,又兼月华性极和顺,也便十分亲爱。后来晓得原聘的是他姊姊,嫌王家贫贱,不肯嫁来,是他替代的,便愈加爱敬。
过不多时,兴儿应试,入了学,转眼就是科场。兴儿收拾行李,取路投杭州来。
行了好些日子,来到钱塘江头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(1626年),全书共收上起先秦、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,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。书中所表现的人物,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。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、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,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。
其他 4万字 2个月前
《》,汉族文言短篇志怪小说,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,至嘉庆三年(1798年)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。在时间上,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、因果报应、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,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;在空间地域上,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、伊宁,南至滇黔等地。
其他 38万字 2个月前
书中有的篇幅揭露了明末吏治腐败、世风日下、人情浇薄的现象;鞭挞了无赖帮闲庸俗无聊、趋炎附势的丑恶面目。有的篇幅抨击和讽刺了投靠满清政权的明末士大夫、文人,批判了对佛老的迷信思想。此外对满清政权为巩固其统治对汉族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戮、镇压的社会现实也时有触及。
其他 9万字 2个月前
此书自序开头即说:“《》之作也,盖亦补《》之所未备也。”因为“《五色石》以补天之缺,而缺不胜缺,则补不胜补也。”为此作者在《八洞天》中按照“克如人愿”而“快人心者”的构想,又“编述”了八篇小说,即所谓八个洞天,并就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褒贬和社会理想。
其他 13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