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八段锦
  4. 第一段 好才郎贪色破钞 犯色戒鬼磨悔心
设置

第一段 好才郎贪色破钞 犯色戒鬼磨悔心(3 / 3)



《八段锦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闲坐了一回,捱到半个下午,方复到铺中来。主管道:“里面住的,方才在请官人吃酒。”恰好八老出来道.“官人,你去哪里闲耍,叫老子没处寻。家中特备菜酒,只请你主管相陪,再无他客,快请进去。” 云发就同主管,走到轩子下看时,桌上已安排得齐齐整整。赛金就请云发正席而坐,主管坐在横头,赛金朝上对坐。三人坐定,八老执壶斟酒。吃过几杯酒、几盘菜果,主管会意,托词道:“年来掏摸甚多,天将晚了,我去收拾铺中什物去。”便脱身出来。

那云发酒量亦浅,见主管去了,只一女子相陪,有趣,便开怀畅饮。吃了十数杯,自知太醉,即将袖内银子交与赛金,起身挽了赛金的手道:“我有句话和你说,今日做那个事,邻舍都知道了,多人来打和哄。倘传到我家父母知道,怎生是好?姐姐依着我说,寻个僻静去住,我自时常看顾你何如?”赛金道:“说得是,奴家就与母亲商议。”说罢,免不得又做些乾生活。云发辞别,嘱咐道:“我此去再不来了,待你寻得所在,叫八老说知于我,我来送你起身。”说罢,云发出来铺中,吩咐主管记怅,一径自回,不在话下。

且说赛金送云发去后,便把移居的话,备细说与父母知道。当夜各自安歇。次早起来,胖妇人吩咐八老,悄地打听邻舍消息。去了一会,八老回家哭道:“街坊上嘴舌甚是不好,此地不是养人的去处。”胖妇人道:“因在城中被人打搅,无奈移此。指望寻个好处安身,谁想又撞着不好的邻舍。”说罢,叹了口气,遂叫丈夫去寻房子不题。

话说云发自那日回家,怕人嘴舌,瞒着父母,只推身子不快,一向不到铺中去。主管自行卖货。赛金在家,又着八老去招引旧时主顾来走动。那邻含起初,只晓得云发一个,恐子弟着手,尚有难容之意,次后见往来不绝,方晓得是个大做的。内中有生事的道:“我们俱是好人家,如何容得这等鏖曹的。常言道:“近奸近杀。”倘争锋起来,致伤残命,也要带累邻舍。我们鸣起锣来,逐他去罢!”那八老听得此言,进去向家中人说知。胖妇人听得,甚没出气处,便对老娘道:“你七老八老,怕着谁的?兀不去门前叫骂那些短命多嘴的鸭黄儿去?”那老婆子果然就走到门前叫骂道:“哪个多嘴贼鸭黄儿,在这里学放屁,若还敢来应我的,并这条老性命结识他!哪个人家没亲眷来往?辄敢臭语污人,背地多嘴,是何道理?”其时,邻舍们听得,道:“这个出一精一老狗!不说自家干那事,倒来欺邻骂舍?”内中有个开杂货店的沈一郎,正要去应对婆子,又有个守分的张义明拦住道:“且由她!不要与这垂死的争气,早晚赶她起身便了。”那婆子骂了几声,见无人睬她,也自入去了。然后众邻舍,来与主管说道:“这一家人来住,都是你没分晓,反受她来。她如今不说自家里短,反叫老婆子门外叫骂!你是都听得的。我们明日到你主家说与云大官知(原出处缺失)。


相关小说推荐

清平山堂话本

清平山堂话本

笔记小说 / 文

清平山堂所刻话本中《简帖和尚》﹑《西湖三塔记》﹑《合同文字记》﹑《柳耆卿玩江楼记》4种﹐钱曾《述古堂书目》(抄本)曾列入“宋人词话”。《杨温拦路虎传》当即《醉翁谈录》所著录的《拦路虎》﹐《风月瑞仙亭》也可能就是《醉翁谈录》所著录的《卓文君》。书中有宋元作品﹐也有明代作品﹐有待考订。

其他 13万字 1个月前

新编绘图今古奇观

新编绘图今古奇观

笔记小说 / 文

本书中的作品,从各个角度,在不同的程度上,直接或间接地,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。

其他 99万字 1个月前

醒梦骈言

醒梦骈言

笔记小说 / 文

全书各篇故事结构完整,文笔流畅,语言通俗,清新可读,堪称清代话本小说中的佳作。书中故事都是写下层社会生活的,具有浓厚的平民文学色彩。

其他 14万字 1个月前

智囊全集

智囊全集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(1626年),全书共收上起先秦、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,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。书中所表现的人物,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。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、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,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。

其他 4万字 1个月前

阅微草堂笔记

阅微草堂笔记

笔记小说 / 文

《》,汉族文言短篇志怪小说,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,至嘉庆三年(1798年)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。在时间上,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、因果报应、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,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;在空间地域上,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、伊宁,南至滇黔等地。

其他 38万字 1个月前

豆棚闲话

豆棚闲话

笔记小说 / 文

书中有的篇幅揭露了明末吏治腐败、世风日下、人情浇薄的现象;鞭挞了无赖帮闲庸俗无聊、趋炎附势的丑恶面目。有的篇幅抨击和讽刺了投靠满清政权的明末士大夫、文人,批判了对佛老的迷信思想。此外对满清政权为巩固其统治对汉族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戮、镇压的社会现实也时有触及。

其他 9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