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续客窗闲话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郎中某,武林人,能忆宿世事。云前生为苏郡庠生,六十无子,家寒教读度日,仅足夫妻餬口而已。自曾祖父母以下三代未葬,恒以为憾。乃发愿每夜焚香一枝,跪告天日,愿减己寿,俾进财百金以葬三代,死亦瞑目。积虔五六年,未能如愿而卒。
其魂飘然入阴司见阎罗王,王曰:“此孝子也,愿减筭以葬父祖。不知汝父母生前恶业甚多,致汝绝后。汝虽一点诚心历年不懈,但生平不过安分,无大功德,不足挽回造化。然孝思可敬也。”赐之坐。左右报大孝子到,王命开正门,身出迎之。见一披发尺余,鸠形鹄面之丐,鹑衣百结,水湿淋漓,见王下跪,王扶之起,携手而入,设座生上。王奖不绝口,丐觳觫不安。生甚疑虑,王顾之谓生曰:“汝疑此君乎?此君镇江人,生于贫家,自幼失怙,其母携之乞食。至七八岁时,膝行隶乞,以养其母。又逾七八年,其母老病不能行,此君负之,哀号于市,人皆怜而济之,必饱其母而后敢自食。如是者十余年,其母病卒。此君求化一席,创土埋之,投江而死。是一生专行其孝,别无他志。孝为百行先,出于下愚之人,岂不足以感动神明哉?”正议论间,忽见红光照耀,瑞彩缤纷。堂上堂下吏卒俱俯伏,朱衣判报圣僧来矣。王亦下堂跪,见五色云自天降,中立一胖大和尚,以手援阎王起而笑曰:“老僧七世修行,尚须过台下。不知何岁西行耳?”王肃容致敬曰:“圣僧根蒂既深,证果不远矣。”和尚曰:“正恐坠落耳。”乃设座公案前。王侍立,和尚命之坐,然后隅坐鞠躬。时生与丐皆避殿下,和尚举目遍观,在群鬼中指曰:“此二孝子也,请来相见。”二人入拜。和尚合十答礼,皆命坐。左右献茶,和尚举杯谓二人曰:“此茶饮之味性,然不饮则违天条。老僧请以法解之。”命二人擎杯至座前,和尚默诵神咒,茶水自涸,各举空杯对阎王曰:“饮讫矣。”王唯唯。髯判执簿进王曰:“圣僧下降吉时到,请即飞升。”见数鬼卒扶长梯置殿前,王肃和尚登梯,和尚曰:“有缘者二子,可以同登。”王即命判注簿,使二人相随。僧前丐中生后,直上数百级,足力不济,乃坠,囡然一声已作孩矣。
开目见本生父母皆喜曰男也。生觉顶心虚怯不能言,惟笑啼而已。得乳甘美果腹。至三岁,囱门合而能言,忆前事了了,如在目前。知鬼神敬孝子,是以一举一动无不曲体亲心。父母爱如珍宝。前生所读书不忘只字,五六岁即理前业,能诗文,称神童。八岁入学,十三举于乡,十七成进士,授礼部主事。父母相继殁,哀毁尽礼,守制三年。二十而娶,入都复职。元日大朝,随班礼毕,皇上退殿。一太监至主事前,问姓名官职,曰:“某亲王有命,请主政公今夜入府有话。”授以牙牌曰:“持此以达,门官即不敢阻,得速见也。”主事向不识王,心甚疑之,然不敢拒。归宅,晚膳后登王府,以牙牌手版交门官。引入见王,其状貌即大和尚也。王笑迎曰:“故人犹忆前事乎?”主事再拜曰:“唯不敢忘我王大德。”王赐之坐,曰:“余在殿上遥睹君貌犹昔,故使人招君话旧。君今虽登仕版,然世事纷扰,不若修行之乐也。余生不食荤,忆前生所作工课,惟默为之,恐骇圣父母听闻耳。然时时惧坠落,不敢稍生妄念,今将回首矣。君何不弃官入道?”主事曰:“固所愿也。但家贫子幼,难摆脱耳。”王曰:“事不难,君记孝丐否?余将使彼助君,不可为外人道,静候时运耳。”主事起告退,王曰:“君去不必再来,修心为要,无多嘱也。”主事叩谢而出。
未几,琉球国入贡请封。内降特旨,以主事为正使,假一品服饰,乃谢恩领敕,会副使航海而去。至则国王于城上架天桥,鞠躬逢迎,主事见王披发削脸,犹有丐状。王行礼受封毕,执主事手作华言曰:“故人识贱丐否?”遂大笑。主事曰:“大王孝感动天,作一国主。如某卑卑者,不足道矣。”王笑曰:“天使何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是我国南朝宋时期(420-581年)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。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(403-444年)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,梁代刘峻作注。全书原八卷,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,今传本皆作三卷,分为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等三十六门,全书共一千多则,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,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、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。
其他 9万字 2个月前
《》,(宋)吴自牧 著。共二十卷。 这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。该书成书年代,据自序有“时异事殊”,“缅怀往事,殆犹梦也”之语,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。所署“甲戌岁中秋日”,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(1274),疑传抄有误。 作者吴自牧,南宋临安府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
其他 11万字 2个月前
记载当时之奇人异事、鬼狐神仙。作者文笔质朴无华,叙事简明详练,书中故事曲折离奇,卷一《明武宗遗事》之正德微服遇李凤姐事,尤为戏曲家所乐道之。本书为与《》、《》鼎足而立的明清三大笔记小说。
其他 9万字 2个月前
《》20卷,周密撰。作者字公谨,自号草窗,又号弁阳啸翁、萧斋、泗水潜夫、华不注山人、弁阳老人等。祖籍济南。其曾祖泌,自济南迁居吴兴,至密四世。其家世代为官,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;入元不仕,寓杭,居癸辛街,以南宋遗老自居,交游很广,故见闻甚博。是书用《齐东野语》之名,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。书中所记,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,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,如“李全始末”,“端平入洛”,“二张援襄”等,都是很有价
其他 17万字 2个月前
《》,笔记集。宋代罗大经撰。此书分甲、乙、丙三编,共18卷。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,记述宋代文人轶事,有文学史料价值。如乙编卷四《诗祸》一则,记宋理宗宝庆、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,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;卷三《东坡文》一则,论苏轼文章深受《》、《》影响,因为作者善文,其议论自具眼力;卷五《二老相访》一则,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,可与史书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。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
其他 12万字 2个月前
《》是明末拟话本小说集,写的是八段故事八种劝戒,即书目中所标明的:“惩贪色”、“戒惧内”、“赌妻子”、“对不如”、“儆容娶”、“悔嗜酒”、“戒浪嘴”、“蓄寡妇”,等八个故事,实际上只是四戒:戒色欲、戒赌博、戒嗜酒、戒浪嘴。
其他 5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