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前 言
一
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是近二百年来的事,尽管它的成书是在1228年。这部书写成之后,流传并不广。直到1795年(清乾隆六十年),它才被著名学者钱大听从苏州元妙观《正统道藏》[1]中发现并借抄出来,逐渐为人所知。当时与钱大昕同行的著名学者段玉裁这样写道:“忆昔与竹汀(钱大昕)游元妙观,阅《道藏》,竹汀借此抄讫。”[2]这之后,大学者阮元抄录一部献给清朝皇室。道光年间,著名学者徐松和程同文等曾对书中的地理、名物加以考订[3]。本书较早的刊本是山西灵石杨尚文编辑的《连筠簃丛书》本[4]。后世涉及边疆史地的丛书多收入此书,如《皇朝藩属舆地丛书》[5]、《四部备要·史部·杂史》[6]、《丛书集成初编·史地类》[7]等等。本世纪以来,随着西北舆地之学和蒙元史的兴起,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部行记,如丁谦撰《〈长春真人西游记〉地理考证》[8],沈垚撰《西游记金山以东释》[9],王国维作《〈长春真人西游记〉校注》[10]、王汝棠写《〈长春真人西游记〉地理笺释》[11]等,对此书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。张星烺编《中西交通史料汇编》也收录此书并做了考释[12]。近三十年来,随着研究的深入,又涌现出一些新的成果,如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博士的《〈长春真人西游记〉选注》[13]、杨建新主编的《古西行记选注》[14]、纪流的《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》[15]等。
本书发现不久,就有外国学者将其翻译出版。最早的是俄国东正教北京传教团教士帕拉丢斯(Arch.Palladius,俄文名为P.I.Kafarov)的俄文译本[16],1867年法国人鲍狄埃(M.Pauthier)根据《海国图志》的节要本将其译为法文。1910年俄国人薄乃德(Emilii
Bretschneider)把汉文本译成英文,收入他的专著《中世纪研究》中[17]。1931年英国著名汉学家威礼(Arthur
Waley)重新将此书英译出版,题为《一个道士的行记:在成吉思汗召唤下长春真人从中国到兴都库什山的旅程》[18]。在日本则有岩村忍的日译本[19]。
那么,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,它何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?
这部书讲述的是金元之际道教全真派教长丘处机(1148-1227)受蒙古帝国皇帝成吉思汗的邀请,从黄海之滨到中亚大雪山(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)传授长生之术的经历。
丘处机,字通密,自号长春子,1148年生于山东登州栖霞县滨都里。在他很小的时候,父母双亡,由亲戚抚养他长大。1166年,他十九岁,到宁海昆嵛山(在今山东牟平东南)出家,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在岩洞中自我修行。后来他听说全真道的创立人王重阳(1112—1170)正在宁海,于是便拜王重阳为师。王重阳接纳了他,给他起了名和字[20]。他追随王重阳之初主要做一些文书性质的工作,这就促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。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,悟性也很高,很快学会了作诗,并以此作为传达教法的重要手段。在王重阳的教导下,丘处机和他的三个师兄马钰、谭处端、王处一等在昆嵛山、登州等地修行了两年。1168年在那里建立了道教组织。1169年,王重阳带领他的信徒回到宁海,然后去莱州和汴梁。在去汴梁的路上,五十八岁的王重阳病死,马钰成为全真教的领袖。王重阳的遗体被运回他的家乡陕西终南县刘蒋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,亦作《幽明录》、《幽冥记》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门客所撰志怪小说集,30卷,原书已散佚。鲁迅《古小说钩沉》中辑得二百六十五则。《周易·系辞》“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注称“幽明,有形无形之象 。”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,变幻无常,合于此意,故取此名。书中有不少故事与《列异传》、《》、《》相同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及《续眉庐丛话》,清末民初况周颐(1859~1926)撰。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,兼治野史掌故,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。全书内容广泛,以清代宫廷轶闻、朝野逸话、典章制度为主,稍及前代历史。原连载于《东方杂志》,后有单行本行世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唐五代笔记小说集,尔雨堂丛书本。宋代孙光宪撰,原帙三十卷,今本仅存二十卷。《北梦琐言》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,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,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。前16卷记唐,后4卷记五代,可补正史之不足。《》多摘录此书,引文达247条,《旧五代史》援引33条,彭元瑞《五代史注》援引137条。《》亦多次引用此书,如皮日休之事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。
其他 8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讲史话本,宋代无名氏作,元人或有增益。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,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。象是宋人口吻。据说源出宋本﹐但可能经过后人增订。如书中说宋朝卜都之地,“一汴﹑二杭﹑三闽﹑四广”,当是宋亡以后所加。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,该书大概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,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,加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,也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。
其他 7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