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侠五义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雄欢喜聚在一处,快乐非常。除了料理官事之外,便是饮酒作。卢方等又在衙门就近处置了寓所,仍是五人同居。自闹东京弟兄分手,至此方能团聚。除了卢方一年回家两次,收取地租,其金四人就在此处居住,当差供职甚是方便。南侠原是丁大爷给盖的房屋,预备毕姻。因日期近了,也就张罗起来。不多几日,丁大爷同老母、妹子来京,南侠早已预备了下处。众朋友俱各前来看望,都要会会北侠。谁知欧阳春再也不肯上东京,同丁二爷在家看家。众人也只得罢了。到了临期,所有迎妆嫁娶之事,也不必细说。
南侠毕姻之后,就将丁母请来同居,每日与丁大爷会同众朋友欢聚。刚然过了新年,丁母便要回去。众英雄与丁大爷义气相投,恋恋难舍。今日你请,明日我邀,这个送行,那个饯别,聚了多少日期,好容易方才起身。
丁兆兰随着丁母回到家中,见了北侠,说起:“开封府的朋友,人人羡慕大哥,恨不得见面,抱怨小弟不了。”北侠道:“多承众位朋友的惜爱,实是劣兄不惯应酬。如今贤弟回来,诸事已毕,劣兄也就要告辞了。”丁大爷听了,诧异道:“仁兄却是为何?难道小弟不在家时,舍弟有什么不到之处么?”北侠笑道:“你我岂是那样的朋友。贤弟不要多心。劣兄有个贱恙:若要闲的日子多了,便要生病。所谓劳人不可多逸,逸则便不消受了。这些日子贤弟不来,已觉焦心烦躁。如今既来了,必须放我前去,庶免灾缠病绕。”兆兰道:“既如此,小弟与仁兄同去。”北侠道:“那如何使得,你非劣兄可比。现在老伯母在堂,而且妹子新嫁,更要二位贤弟不时的在膝下承欢,省得老人家寂寞。再者劣兄出去闲游,毫无定所。难道贤弟就忘了‘游必有方’吗?”兆兰、兆蕙听见北侠之言,是决意要去的,只得说道:“既如此,再屈留仁兄两日,俟后日起身如何?”北侠只得应允。这两日的欢聚,自不必说。到了第三日,兆兰、兆蕙备了酒席,与北侠饯行,并问现欲何往。北侠道:“还是上杭州一游。”饮酒后,提了包裹,双侠送至庄外,各道珍重.彼此分手。
北侠上了大路,散步逍遥,逢山玩山,遇水赏水,凡有古人遗迹,再没有不游览的。一日,来至仁和县境内,见一带松树稠密,远远见旗杆高出青霄。北侠想道:“这必是个大寺院,何不瞻仰瞻仰。”来到庙前一看,见匾额上携着“盘古寺”三字,殿宇墙垣极其齐整。北侠放下包裹,拂去尘垢,端正衣襟,方携了包裹步入庙中。上了大殿,瞻仰圣像,却是“三皇”。才礼拜毕,只见出来一个和尚,年纪不足三旬,见了北侠问讯。北侠连忙还礼,问道:“令师可在庙中么?”和尚道:“在后面。施主敢是找师父么?”北侠道:“我因路过宝刹,一来拜访令师,二来讨杯茶吃。”和尚道:“请到客堂待茶。”说罢,在前引路,来到客堂。真是窗明几净,朴而不俗。和尚张罗煮茶。不多一会,茶已烹到。早见出来个老和尚,年纪约七旬,面如童颜,精神百倍。见了北侠,问了姓名。北侠一一答对。又问:“吾师上下?”和尚答道:“上静下修。”二人一问一答,谈了多时,彼此敬爱。看看天已晚了,和尚献斋。北侠也不推辞,随喜吃了。和尚更觉欢喜,便留北侠多盘桓几日。北侠甚合心意,便住了。晚间无事,因提起手谈,谁知静修更是酷好。二人就在灯下下了一局,不相上下。萍水相逢,遂成莫逆。北侠一连住了几日。
这日早晨,北侠拿出一锭银来交与静修,作为房金。和尚哪里肯受,道:“我这庙内香火极多,客官就是住上一年半载,这点薪水之用,足以供的起。千万莫要多心。”北侠道:“虽然如此,我心甚是不安。权作香资,莫要推辞。”静修只得收了。北侠道:“吾师无事,还要领一局,肯赐教否?”静修道:“争奈老僧力弱,恐非敌手。”北侠道:“不吝教足矣,何必太谦。”二人放下棋枰,对奕多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以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为主,兼及丘处机生平,是研究13世纪漠北、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。该书过去知道的人很少,乾隆年间钱大昕从《道藏》中抄出,加以表彰,得到学术界重视。现在流行较广的是王国维1926年校注本。
其他 4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亦作《幽明录》、《幽冥记》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门客所撰志怪小说集,30卷,原书已散佚。鲁迅《古小说钩沉》中辑得二百六十五则。《周易·系辞》“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注称“幽明,有形无形之象 。”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,变幻无常,合于此意,故取此名。书中有不少故事与《列异传》、《》、《》相同。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及《续眉庐丛话》,清末民初况周颐(1859~1926)撰。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,兼治野史掌故,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。全书内容广泛,以清代宫廷轶闻、朝野逸话、典章制度为主,稍及前代历史。原连载于《东方杂志》,后有单行本行世。
其他 11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唐五代笔记小说集,尔雨堂丛书本。宋代孙光宪撰,原帙三十卷,今本仅存二十卷。《北梦琐言》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,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,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。前16卷记唐,后4卷记五代,可补正史之不足。《》多摘录此书,引文达247条,《旧五代史》援引33条,彭元瑞《五代史注》援引137条。《》亦多次引用此书,如皮日休之事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。
其他 8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