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七侠五义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随他到开封府去。他说只用三天即刻盗回。如今虽未满限,他尚未将三宝盗回。你明知他断不能盗回三宝,恐伤他的脸面。今仗着人多,欲将他救出。三宝也不要了,也不管姓展的怎么回复开封府,怎么有颜见我。你们不要脸,难道姓展的也不要脸么?”徐爷闻听,哈哈大笑道,“姓白的,你还做梦呢。”即回身大叫:“展大哥,快将三宝拿来!”早见展爷托定三宝进了厅内,笑吟吟地道:“五弟,劣兄幸不辱命,果然未出三日,已将三宝取回,特来呈阅。”
白玉堂忽然见了展爷,心中纳闷,暗道:“他如何能出来呢?”又见他手托三宝,外面包的包袱还是自已亲手封的,一点也不差,更觉诧异。又见卢大爷、丁二爷在厅外站立,心中暗想道:“我如今要随他们上开封府,又灭了我的锐气;若不同他们前往,又失却前言。”正在为难之际,忽听徐爷嚷道:“姓白的,事到如今,你又有何说?”白玉堂正无计脱身,听见徐爷之言,他便拿起砍伤了的椅于向徐爷打去。徐爷急忙闪过,持刀砍来。白玉堂手无寸铁,便将葱绿氅脱下,从后身脊缝撕为两片,双手抡起,挡开利刃,急忙出了五义厅,竟奔西边竹林而去。卢方向前说道:“五弟且慢,愚兄有话与你相商。”
白玉堂并不答言,直往西去。丁二爷见卢犬爷不肯相强,也就不好追赶。只见徐爷持刀紧紧跟随。白玉堂恐他赶上,到了竹林密处,即将一片葱绿氅搭在竹子之上。徐爷见了,以为白玉堂在此歇息,蹑足潜踪赶将上去,将身子往前一蹿,往下一按,一把抓住道:“老五呀,你还跑到哪里去?”用手一提,却是一片绿氅,玉堂不知去向。此时,白玉堂已出竹林,竟往后山而去。看见立峰石,又将那片绿氅搭在石峰之上,他便越过山去。这里徐爷明知中计,又往后山追来。远远见玉堂在那里站立,连忙上前仔细一看,却是立峰石上搭着半片绿氅。已知玉堂去远,追赶不及。暂且不表。
且说柳青正与白五爷饮酒,忽见徐庆等进来,徐爷就与白五爷交手。见他二人出了大厅就不见了,自己一想:“我若偷偷儿地溜了,对不住众人;若与他等交手,断不能取胜。到了此时,说不得乍着胆子,只好充一充朋友。”想罢将桌腿子卸下来,拿在手中嚷道:“你等既与白五弟在神前结盟,生死共之。既有今日,何必当初?真乃叫我柳某好笑!”说罢,抡起桌腿向卢方就打。卢方一肚子的好气正无处可出,见柳青打来,正好拿他出出气。见他临近,并不招架,将身一闪躲过,却使了个扫堂腿,只听噗通一声,柳青仰面跌倒。卢爷叫庄丁将他绑了。庄丁上前将柳青绑好。柳青白馥馥一张面皮,只羞得紫巍巍,满面通红。好生难看。
卢方进了大厅,坐在上面。庄丁将柳青带至厅上。柳青便将二目圆睁,嚷道:“卢方,敢将柳某怎么样?”卢爷道:“我若将你伤害,岂是我行侠尚义所为。所怪你者,实系过于多事儿。至我五弟所为之事,无须与你细谈。”叫庄丁:“将他放了去罢!”柳青到了此时,走也不好,不走也不好。卢方道:“既放了你,你还不走,意欲何为?”柳青道:“走,可不走吗?难道说我还等着吃早饭么?”说着话,搭搭讪讪的就溜之乎也。卢爷便向展爷、丁家弟兄说道:“你我仍需到竹林里寻找五弟去。”展爷等说道:“大哥所言甚是。”正要前往,只见徐爷回来说道:“五弟业已过了后山,去的踪影不见了。”卢爷跌足道:“众位贤弟不知,我这后山之下乃松江的江汊子,越过水面,那边松江极是捷径之路,外人皆不能到。五弟在山时,他自己练就的独龙桥,时常飞越往来,行如平地。”大家听了。同声道:“既有此桥,咱们何不追了他去呢?”卢方摇头道:“去不得!去不得!名虽叫独龙桥,却不是桥,乃是一根大铁链。有桩二根,一根在山根之下,一根在那泊岸之上,当中就是铁链。五弟他因不知水性,他就生心暗练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》作者(清)石玉昆,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;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,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;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。由于版本众多,流传极广,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、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。一般“三侠”是指北侠欧阳春、南侠展昭、丁氏双侠丁兆兰、丁兆蕙(二人为一侠);“五义”是指钻天鼠卢方、彻地鼠韩彰、穿山鼠徐庆,翻江鼠蒋平、锦毛鼠白玉堂,这五鼠弟兄。
其他 52万字 2个月前
《》以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为主,兼及丘处机生平,是研究13世纪漠北、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。该书过去知道的人很少,乾隆年间钱大昕从《道藏》中抄出,加以表彰,得到学术界重视。现在流行较广的是王国维1926年校注本。
其他 4万字 2个月前
《》,亦作《幽明录》、《幽冥记》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门客所撰志怪小说集,30卷,原书已散佚。鲁迅《古小说钩沉》中辑得二百六十五则。《周易·系辞》“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注称“幽明,有形无形之象 。”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,变幻无常,合于此意,故取此名。书中有不少故事与《列异传》、《》、《》相同。
其他 2万字 2个月前
《》及《续眉庐丛话》,清末民初况周颐(1859~1926)撰。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,兼治野史掌故,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。全书内容广泛,以清代宫廷轶闻、朝野逸话、典章制度为主,稍及前代历史。原连载于《东方杂志》,后有单行本行世。
其他 11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