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七剑十三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等谦逊一番,当下随着元帅进了大帐。王守仁便命人先给徐鸣皋立了头功,然后挨次录功已毕。徐庆便鞠躬说道:“贼目卜大武已为末将擒获,现在营外听候元帅发落。惟该贼日猛勇异常,末将微窥该贼情形,颇有投诚之意,若蒙元帅加恩,免其死罪,收录营中,令其效力,命他将功折罪,末将看卜大武似不致再有异心,将来或可为国家收一猛将。且不日往剿南安,可令其作为奸细。剿灭之功,即得于此人身上也未可料。末将为爱才起见,是否有当,尚乞元帅主裁。”王守仁见徐庆如此说项,心中也有收服之意;当命将卜大武带进帐来。
只听一声答应,不一刻已押解进来,跪在下面。王守仁将卜大武上下一看,见他身长八尺,虎背熊腰,豹头环眼,两道长眉,一双大耳,大鼻梁,阔口,黑漆漆面皮,生得颇为不俗。王守仁看毕,不觉暗暗羡慕道:“此人若肯归顺,将来不愧为国家栋梁。”因道:“卜大武,本帅看你有这样一表人材,理应一心向上,图个出身,为国家建功立业,才不愧天地生人的道理。为何甘心为寇,显干国法?今既被捉,你尚有何话说?”即喝令推出营门,斩首来报。只听手下吆喝一声,走上前来推卜大武。当有徐庆上前,代他讨饶道:“元帅且请息怒,末将冒死有一言容禀。卜大武甘为强寇,本应罪不容诛,姑念现已就擒,请由末将劝令归降,令他在营效力,将功折罪,以观后效。尚望元帅赐以不死,卜大武定然仰感元帅活命之恩,死心图报,勉为国家出力。”王守仁见说,因转言道:“本帅虽可看将军一再求饶,免其一死,特恐他志向不专,反覆无常。与其将来多费周折,不着直截了当将他斩了,免留后患。今既据将军如此讨情,可问明他来投诚之后,是否死心死力,图报国家,勉立后功,藉赎前罪?”
徐庆正欲向问,只见卜大武跪在下面说道:“罪犯如蒙元帅宽某既往,勉某将来,赐以不死,人非草木,岂不知感仰元帅之恩?元帅但请宽心。某倘蒙开恩,自当竭力报效,以期赎罪。况某当日亦非甘心为贼,只因我父为奸臣所害,一家九口,死亡殆尽,某无处栖身,只得到此,暂为落草。身虽为寇,心实难甘。其迹虽恶,其情可悯。”王守仁听了卜大武这番话,因问道:“据尔所言,尔父为何人所害?尔祖居何处?尔父何名?可细细禀来。”卜大武道:“某祖籍河南固始县,父亲名唤卜建仁,曾为甘肃知县。因那年旱荒,擅开义仓赈济百姓,平时又与本省督抚不善逢迎,因此督抚嫁词奏参,还勒令赔偿仓谷。某父亲居官清正,一贫如洗,因此自尽身亡。彼时一家九口,见父亲已死,以为此项仓谷可以免追。无奈上宪追呼,迫不可缓,仍勒令家属赔补,因此全家悉数自尽。某因此仇不共戴天,只得逃亡在外,以期将来报复。现闻该督抚已死,某又无家可归,所以甘就大庚山托足。今者天兵所指,已将大庚巢穴焚毁殆尽,某又为擒缚。本非所愿,而况就擒,自当革面洗心,勉为好人,尚不失官家之后,尚请元帅宽者。”
王守仁听说这一番话,因道:“你既如此,本帅姑念你从前为寇是迫于无可如何,今既有心归诚,本帅当免你一死,以观后效。”说着,便命人代他解缚。当有徐庆上前解开绳索。卜大武又谢了元帅。王守仁即令随营效力,俟后有功,再行赏职。欲知后事如何,且看下文分解。
评书传统书目,长篇,又名《大宋八义》。描写的是宋士公、赵华阳等八位侠义之士,破聚宝楼,盗七宝珠,为民除害,为国锄奸的故事。清末民初,有宝顺田、海胜山等说《》。20世纪40年代,有阎伯涛、王伯芝等说此书。
其他 59万字 2个月前
《》是古典名著《》的续书之一,又名 《忠烈续小五义传》、《三续忠烈侠义传》。最早可见光绪十七(1891)辛卯年北京文光楼刊本。一百廿四回。 不题署名。其首创者为清代石玉昆的弟子们众手始成。最早可见光绪十七年(1891)北京文光楼刻本,不题撰人。
其他 41万字 2个月前
《》是《》的续书。是根据清朝末年民间艺人石玉昆的说书日本润色而成。叙述为剪除叛逆的襄阳王赵玉,锦毛鼠白玉堂独闯铜网阵遇害。此后,其余义士亦渐衰老。他们的后辈徐良、白芸生、卢珍、韩天锦为共破铜网阵,在赴襄阳的途中凑集于客栈,与小侠艾虎,共结为“小五义”,并沿途诛锄豪强,齐集武昌,在蒋平、魏真等率领下,攻进铜网阵,在阵中遇以险情。故事曲折,情节纷繁。
其他 42万字 2个月前
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,以徐良、蒋平、白芸瑞为首的三侠、七杰、等众开封府校尉,在八王赵德芳、包拯、颜查散等清官的支持下,为保国泰民安而不顾个人安危,抗强暴、战邪恶、捣匪巢、灭贼寇,在众多武林豪杰的大力协助下,先后与勾结外匪、图谋反叛的阎王寨众贼、三教堂恶徒、三仙岛凶僧魔头展开了生死搏斗,其间还不
其他 118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