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禅真逸史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知降唐之事,庶不耽误。”杜世廉就差吕彝去了。不数日,武康王、义静王车驾齐到青州,杜世廉迎接,设宴相聚。此时三国降表舆图,皆已齐备,选能言之士,前去纳款。尉迟仲贤道:“老臣闻知唐军先锋尉迟敬德,乃老臣之族侄也。老臣若去相见,事必谐矣。”杜世廉大喜,即差仲贤纳降,交与降表、舆图、金宝、玉帛。
尉迟仲贤领了物件上马而去,行了两日,方到李靖营前。守营军士拦阻,尉迟仲贤喝道:“吾乃西蜀大将军尉迟某,特来见先锋有话,快去通报!”军士慌忙报知,尉迟敬德令请进寨相见。尉迟仲贤下马入寨,相见毕,薛万彻问道:“将军远来,有何见谕?”尉迟仲贤道:“某乃西蜀文德王驾下骠骑将军尉迟仲贤也,领敝主与武康王、义靖王之命,言天兵下临,恐惊扰百姓,三王情愿归服。有劳将军等远涉,故差某责舆图、降表奉献唐主,金宝、玉帛犒赏三军,伏乞二位将军俯从,某不胜之幸。”尉迟敬德笑道:“贵主真知机之英杰,不动干戈,能顺天命,天子必加重用,小将力当保奏。今将军与某同姓,不知仙乡何处?”尉迟仲贤备道乡贯是朔州金吾村人氏,枝派家谱却与尉迟敬德原是叔侄之称。尉迟敬德大喜,重叙尊卑之礼,引入中军,来见元帅李靖,行礼而坐。尉迟敬德达仲贤来意,又说:“此位将军是小将族叔。今奉蜀主之命献上降书、舆图、金宝,以归大唐,伏乞元帅钧旨。”李靖大悦道:“久闻西蜀三杰之名,今知天命归降我朝,实为知机。下官回朝,必当力荐。”当下收了降书、金宝,设宴款待。尉迟仲贤道:“蒙元帅大德,感恩不浅。敝主有命,欲迎大元帅诸将军人成都一会,伏候台旨。”李靖道:“三王既已降唐,将军先回,下官率诸将明日即至成都矣。”尉迟仲贤酒罢,告辞而别。
次日,李靖、尉迟敬德、薛万彻俱冠带,不束戎妆,率领数十种将,来至楚州城。杜世廉、张一奇、薛仁禹阝、查讷等已先在城外迎接,进城同入大殿,一一行礼。杜世廉道:“某等偏僻小邦,幸蒙元帅诸将军大驾亲临,孤等不胜欣跃。今已降唐,惟虑皇上见疑,乞元帅周全,重生之德。”李靖道:“下官童稚之年,已闻杜、薛、张三王镇守西蜀,英名盖世,四海传扬。故我秦王殿下起兵以来,屡欲征讨,下官力止,不欲进兵。今唐军未及接境,而三将军即已纳款,足见知机明哲。下官班师回圣,力保三将军,不失王侯之位。”杜世廉等皆大喜相谢,大排筵席相款,以下种将军士,俱有犒赏。李靖留在楚州三日,不回营寨,昼夜讲谈兵法,两下甚是相得。至第四日,李靖等拜别回营。李靖道:“下官班师在半途住扎,相候将军等同赴京师,不可有误。”杜世廉等顿首领命。
不说李靖回师,且说杜世廉三弟兄收拾宝贝金珠,打点朝京面帝,分付众将宫谨守各处城池,待唐天子有旨到来,再作区处。一月以后,薛仁禹阝、张一奇俱至楚州会齐,带领查讷、尉迟仲贤等勇将百员,军士五千,取路到襄阳府,与李靖相会,一同赴京。不止一日,已到京师。李靖安顿杜世廉一行人在城外,自率尉迟敬德、薛万彻入朝,先到天策府见秦王世民,各道杜世廉等归服之意。秦王大喜,宣至侧殿相见。杜世廉等拜舞毕,秦王道:“三卿在蜀,名闻已久,今归于唐,平生大慰。孤德不如汉高,卿才可匹三杰,共享富贵,毋多疑也。”杜世廉顿首道:“臣等三人,父子相继,镇守西蜀七十余年。齐、周、隋三世屡经变更,未得真主,故权且自守。臣父与林禅师占天象,预知太原已出真主,天命归于殿下,故昔臣父出家分别之时,谆谆晓谕臣等早归大唐,以顺天命。久欲瞻拜天颜,奈无门路。今蒙元帅至蜀,得解甲相投,殿下天恩,宽宥前愆,臣等不胜惶悚。”秦王道:“卿父即杜伏威、薛举、张善相,林禅师即林太空否?”杜世廉道:“是也。” 秦王道:“可惜孤无缘,不能一见高明之士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评书传统书目,长篇,又名《大宋八义》。描写的是宋士公、赵华阳等八位侠义之士,破聚宝楼,盗七宝珠,为民除害,为国锄奸的故事。清末民初,有宝顺田、海胜山等说《》。20世纪40年代,有阎伯涛、王伯芝等说此书。
其他 59万字 2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