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广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
卢君畅 元义方 平昌井 虎头骨 法喜寺 龙庙 豢龙者 孔威 华阴湫 崔道枢 金龙子 黄驯 临汉豕 烧龙 柳翁
卢君畅
故东都留守判官祠部郎中范阳卢君畅为白衣时,侨居汉上。尝一日,独驱郊野,见二白犬腰甚长,而其臆丰,飘然若坠,俱驰走田间。户讶其异于常犬,因立马以望。俄而其犬俱跳入于一湫中,已而湫浪泛腾,旋有二白龙自湫中起,云气噎空,风雷大震。卢惧甚,鞭马而归。未及行数里,衣尽沾湿。方悟二犬乃龙也。(出《宣室志》)
以前东都留守判官祠部郎中范阳的卢君畅还是老百姓的时候,侨居汉水。曾经有那么一天,他独自骑马走在郊野,看见两条狗,狗的腰身特别长,胸甚肥厚,好像悬浮着要掉下来。那两条狗一块跑在田垅上。卢君畅惊讶和一般的狗不同,就勒住马望着那两条狗。不一会儿两条狗都跳进一个大水池中,紧接着那池水便波浪汹涌,马上有两条白龙从池子里升起。云气密布当空,风雷大吼大震。卢君畅很害怕,打马往回跑,没跑出几里,衣服全被雨浇湿,才知道那两条狗就是龙。
元义方
元义方使新罗,发鸡林州。遇海岛,中有泉,舟人皆汲水饮之。忽有小蛇自泉中出。海师遽曰:“龙怒。”遂发。未数里,风云雷电皆至,三日三夜不绝。及雨霁,见远岸城邑,乃莱州。(出《国史补》)
元义方出使新罗国,从鸡林州出发,遇到一个小岛,岛上有泉水,船上的人都打泉水喝。忽然有一条小蛇从泉眼里钻出来。海师忙说:“龙生气了!”于是立即就出发。未行几里,风云雷电全都到来,三天三夜没有停歇。等到雨过天晴,望见远处对岸的城邑,原来已是莱州。
平昌井
平昌城旧与荆水通,有神龙(“龙”字原阙。据明抄本、陈校本补)出入焉,故名龙城。外国有寺曰咀呵罗,寺有神龙住米仓中。奴取米,龙辄却。奴若常取米,龙即不与。仓中米若尽,奴向龙拜,仓即盈溢。(出《外国事》)
平易城以前与荆水是通连的,有一条神龙在里边出出入入,所以叫做龙城。外国有一座寺叫“咀呵罗”,寺中有一条神龙住在米仓里。奴仆去取米,龙就往后退。奴仆要是经常取米,龙就不给。仓里的米用光了,奴仆就向龙跪拜,仓里的粮食就又满了。
虎头骨
南中旱,即以长绳系虎头骨,投有龙处。入水,即数人牵制不定。俄顷,云起潭中,雨亦随降。(出《尚书故实》)
南中一带遇上天旱,就用长绳子拴住虎头骨,扔到有龙的地方。虎头骨一入水,就让几个人牵扯着,也无法让它停住。不一会儿,云就从潭中升起,雨也紧接着就下起来。
法喜寺
政阳郡东南有法喜寺。去郡远百里,而正居渭水西。唐元和末,寺僧有频梦一白龙者自渭水来,止于佛殿西楹,蟠绕且久,乃直东而去。明日则雨。如是者数矣。其僧异之,因语与人。人曰:“福地盖神祗所居,固龙之宅也。而佛寺亦为龙所依焉。故释氏有天龙八部,其义在矣。况郊野外寺,殿宇清敞,为龙之止,不亦宜乎?愿以土龙置于寺楹间,且用识其梦也。”僧召工,合土为偶龙,具告其状,而于殿西楹置焉。功毕,甚得云间势,蜿蜒鳞鬣,曲尽其妙,虽丹青之巧,不能加也。至长庆初,其寺居人有偃于外门者,见一物从西轩直出,飘飘然若升云状,飞驰出寺,望谓水而去。夜将分,始归西轩下,细而观之,果白龙也。明日因告寺僧。僧奇之。又数日,寺僧尽赴村民会斋去。至午方归。因入殿视,像龙已失矣。寺僧且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书主要描述清康熙年间,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剑山蓬莱岛的故事,包括身受浊目香、弩打石金声、宝鞭对宝鞭、九罪证慧斌、铁球戏三寇、火烧段家庄、广庆楼救驾、金锁换玉莲、夜走十三险、无形剑行刺、三打蓬莱岛等精彩章回。
其他 120万字 1个月前
讲述北宋仁宗时期南侠展昭被封做御猫,江湖上陷空岛五鼠兄弟(又叫五义)因此绰号有踩五鼠之嫌,锦毛鼠白玉堂一怒闯开封夜斗御猫、皇宫苑题诗杀命、太师府奏折夹章,三鼠(彻地鼠、穿山鼠、翻江鼠)同柳青盗金、三鼠闹开封,钻天鼠卢方花神庙救弱女、锦毛鼠开封盗三宝困御猫,最后五鼠被包大人感化同归开封府为国尽力的故事。此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主要讲述叙述京都名门侠女何玉凤因父为权贵纪献唐所害,避居山林,更名十三妹,结交豪杰,往来市井,伺机报仇。一日偶遇为救父而奔走的公子安骥蒙难,十三妹毅然仗义救安脱险,并说合同时被救的弱女子张金凤与安骥成婚。后安父遇救,纪献唐亦为朝廷诛杀,十三妹何玉凤 即嫁与安骥。张金凤、何玉凤同嫁安骥,和睦相处,亲同姐妹,故此书亦名《金玉缘》 。
其他 7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又名《说呼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呼家后代全传》、《金鞭记》,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,全书共四十回。作者名已佚。目前保存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。《说呼》以描写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一门英杰,于宋仁宗时代与国戚庞氏家族之间的抗争为故事主线。
其他 1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的情节十分曲折,整体构架是一个,它先写澹然的德行,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,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,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。我国古代小说中,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,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。
其他 40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