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广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之所以叫荔枝,是因为它结果的时候,枝条柔弱而结蒂很牢,不能摘取,必须用刀斧把枝子割下来才行,所以就把这种特点当做它的名字了。凡是用木头制作的器具,一般都是荔枝木的。
酒 树
顿逊国有酒树,如安石榴。华汁停杯中,数日成酒,美而醉人。《博物志》:“酒树出典逊国,名榐酒。”(出《扶南记》)
顿逊国有一种树叫酒树,就像石榴树,花汁装进杯子里,几天就能变成酒,味美而醉人。《博物志》:“酒树出典逊国,名榐酒。”
娑罗绵树
黎州通望县,有销樟院,在县西一百步。内有天王堂。前古柏树。下有大池。池南有娑罗绵树,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。先生花而后生叶。其花盛夏方开。谢时不背而堕,宛转至地。其花蕊有绵,谓之娑罗棉。善政郁茂,违时枯凋。古老相传云:是肉齿和尚住持之灵迹也。县界有和尚山和尚庙,皆肉齿也。(出《黎州通望县图经》)
黎州的通望县,有个销樟院,在县府西一百步处。院内有天王堂。堂前有古柏树。树下有大池。池南有一棵娑罗绵树。三四个人扯起手来合抱才能把它围一圈。它先开花而后长叶。花要到盛夏才开。花谢时花瓣互相不离开就掉下来,经过一番旋转才落到地上。它的花蕊上有绵,叫做娑罗棉。遇上善政它就繁茂,政令乖违它就枯凋。古老相传说,这是肉齿和尚住持的灵迹。此县界内有和尚山和尚庙,都得名于肉齿和尚。
刺 桐
苍桐不知所谓,盖南人以桐为苍梧(“梧”原作“桐”,据明抄本、陈校本改),因以名郡。刺桐,南海至福州皆有之,丛生繁茂,不如(“如”原作“知”,据明抄本改)福建。梧州子城外,有三四株,憔悴不荣,未尝见花。反用名郡,亦未喻也。(出《岭南异物志》)
苍桐不知指的是什么植物,大概南方人把桐当成苍梧了,于是就用它作了郡的名字。刺桐,从南海到福州都有,丛生。论繁茂各地都不如福建。梧州子城外,有三四棵,干干巴巴的,很不茂盛,不曾见它开花。反而用它作郡名,也不能说明什么呀。
黄漆树
日济国西南海中,有三岛,各相去数十里。其岛出黄漆,似中夏漆树。彼土六月,破树腹,承取汁,以漆器物。若黄金,其光夺目。(出《洽闻记》)
日济国的西南海域中,有三个小岛,各相距几十里。那些岛上出产黄漆。黄漆就像中国的漆树。那地方到了六月,就把黄漆树的树身割破,收取树汁,用它来漆器物。漆出来的器物像黄金那样,金光闪闪,耀眼夺目。
木兰树
七里洲中,有鲁斑刻木兰为舟。舟至今在洲中。诗家所云木兰舟,出于此也。木兰洲(“洲”原作“舟”,据《述异记》改)在浔阳江中,多木兰树。昔吴王阖闾,植木兰于此,用构宫殿也。(出《述异记》)
七里洲中,有一条鲁班用木兰木做的船。船至今还在洲中。诗人们诗中的“木兰舟”,就是从这儿来的。木兰洲在浔阳江中,木兰树很多。过去吴王阖闾在这里栽了木兰,用来建造宫殿。
椰子树
椰子树,亦类海棕。实名椰子,大如瓯盂。外有粗皮,如大腹子;次有硬壳,圆而且坚,厚二三分。有圆好者,即截开头,砂石摩之,去其皴皮,其烂斑锦文,以白金装之,以为水罐子,珍奇可爱。壳中有液数合,如乳,亦可饮之而动气。(原阙出处,今见《岭表录异》)
椰子树,也像海棕树。果实名叫椰子,大如小盆。外边有一层粗皮,就像大腹皮。粗皮下是一层硬壳,光圆而坚硬,二三分厚。有圆而好的,就把头部截开,用沙石磨擦,去掉皴皮,蹭出斑斓的花纹,再用白银装饰一下,当水罐子用,珍奇而又可爱。壳中有液汁数盒,像乳汁,可以饮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书主要描述清康熙年间,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剑山蓬莱岛的故事,包括身受浊目香、弩打石金声、宝鞭对宝鞭、九罪证慧斌、铁球戏三寇、火烧段家庄、广庆楼救驾、金锁换玉莲、夜走十三险、无形剑行刺、三打蓬莱岛等精彩章回。
其他 120万字 1个月前
讲述北宋仁宗时期南侠展昭被封做御猫,江湖上陷空岛五鼠兄弟(又叫五义)因此绰号有踩五鼠之嫌,锦毛鼠白玉堂一怒闯开封夜斗御猫、皇宫苑题诗杀命、太师府奏折夹章,三鼠(彻地鼠、穿山鼠、翻江鼠)同柳青盗金、三鼠闹开封,钻天鼠卢方花神庙救弱女、锦毛鼠开封盗三宝困御猫,最后五鼠被包大人感化同归开封府为国尽力的故事。此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主要讲述叙述京都名门侠女何玉凤因父为权贵纪献唐所害,避居山林,更名十三妹,结交豪杰,往来市井,伺机报仇。一日偶遇为救父而奔走的公子安骥蒙难,十三妹毅然仗义救安脱险,并说合同时被救的弱女子张金凤与安骥成婚。后安父遇救,纪献唐亦为朝廷诛杀,十三妹何玉凤 即嫁与安骥。张金凤、何玉凤同嫁安骥,和睦相处,亲同姐妹,故此书亦名《金玉缘》 。
其他 7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又名《说呼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呼家后代全传》、《金鞭记》,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,全书共四十回。作者名已佚。目前保存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。《说呼》以描写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一门英杰,于宋仁宗时代与国戚庞氏家族之间的抗争为故事主线。
其他 1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的情节十分曲折,整体构架是一个,它先写澹然的德行,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,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,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。我国古代小说中,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,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。
其他 40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