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广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卷第二百一 才名(好尚附)
才名
上官仪 东方虬 苏颋 李邕 李华 李白 好尚 房琯 韩愈 李约 陆鸿渐 独孤及杜兼 李德裕 潘彦 宋之愻 朱前疑 鲜于叔明 权长孺才名
上官仪
高宗承贞观之后,天下无事,上官仪独持国政。尝凌晨入朝,巡洛水隄,步月徐辔,詠诗曰:“脉脉广川流,驱马历长洲。鹊飞山月曙,蝉噪野风秋。”音韵清亮,群公望之若神仙。(出《国史异纂》)
唐高宗李治继承太宗皇位后,天下太平无事,宰相上官仪独掌朝政。一次,上官仪于拂晓前在皇城外等候上朝时,手中牵着马缰绳,骑马踏着月光沿着洛水河堤缓缓而行,边走边口中吟诗一首:“脉脉广川流,驱马历长洲。鹊飞山月曙,蝉噪野风秋。”声音清亮,音韵铿锵。等候上朝的文武百官望着边行边吟诗的上官仪,心中暗暗赞叹道:“真如上界的神仙降临到凡世上啊!”
东方虬
左史东方虬每云:“二百年后,乞与西门豹作对。”尤工诗。沈佺期以工诗著名,燕公张说尝谓之曰:“沈三兄诗,直须还他第一。”(出《国史异纂》)
左史东方虬常说:“二百年以后,请求跟西门豹作对句。”虬尤其善于作诗。跟他同时代的诗人沈佺期以擅长作诗闻名。燕国公张说曾说过:“跟沈三兄的诗比较,还应是东方虬的诗为第一。”
苏 颋
苏颋少聪俊,一览千言。景龙二年六月二日,初定内难,准(明钞本准为唯。)颋为中书舍人,在太极后阁。时颋尚年少,初当剧任,文诏填委,动以万计,时或忧其不济。而颋手操口对,无毫厘差失。主书韩礼、谭子阳转书诏草,屡谓颋曰:“乞公稍迟,礼等书不及,恐手腕将废。”中书令李峤见之,叹曰:“舍人思若涌泉。峤等所不测也。”(出《谭宾录》)
苏颋小时候聪明俊秀,读书的速度特快,扫一眼能读千言。唐中宗景龙二年六月二日,内乱初定,苏颋被提升为中书舍人,在太极殿后阁任职。当时苏颋还年轻,刚刚担当这项重任,各种文告诏书都让他草拟,动则上万件,有人担心他胜任不了。然而苏颋手写口说,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。后来,主管文书的韩礼、谭子阳担任抄写诏书这项工作,屡屡对苏颋说:“请你口述得稍慢一些,口述快了我们记不下来,恐怕会将我们的手腕子累坏了的。”中书令李峤看到这种情形,感叹地说:“苏颋文思若泉涌,是我们这些人所想不到的啊!”
李 邕
李邕自刺史入计京师。邕素负才名,频被贬斥。皆以邕能文养士,贾生、信陵之流。执事忌胜,剥落在外。人间素有声称,后进不识。京洛阡陌聚看,以为古人,或将眉目有异,衣冠望风,寻访门巷。又中使临问,索其新文,复为人阴中,竟不得进改。天宝初,为汲郡北海太守。性豪侈(明钞本侈为俊),不拘细行,驰猎纵逸。后柳绩下狱,吉温令绩引邕,议及休咎。厚相赂遗,词状连引,敕初(明钞本初作祁)顺之。罗希奭驰往,就郡决杀之。邕早擅才名,尤长碑记。前后所制,凡数百首;受纳馈送,亦至钜万。自古鬻文获财,未有如邕者。(出《谭宾录》)
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。邕一向负有才名,却屡遭贬斥。都认为他既能写一手好漂亮的文章,又广为交朋结友,是汉时贾谊、战国时的信陵君。因此,朝内主事的达官贵人都忌恨李邕,使他被免去官职流落京师之外,一向有很大的名声,朝中庸碌无识之辈却不赏识他。李邕入京后每在路上行走,受到很多人的围观,以为他是前朝古人,或者认为他相貌不凡。一些士子争相结纳,登门拜访,或者求人打探,索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书主要描述清康熙年间,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剑山蓬莱岛的故事,包括身受浊目香、弩打石金声、宝鞭对宝鞭、九罪证慧斌、铁球戏三寇、火烧段家庄、广庆楼救驾、金锁换玉莲、夜走十三险、无形剑行刺、三打蓬莱岛等精彩章回。
其他 120万字 1个月前
讲述北宋仁宗时期南侠展昭被封做御猫,江湖上陷空岛五鼠兄弟(又叫五义)因此绰号有踩五鼠之嫌,锦毛鼠白玉堂一怒闯开封夜斗御猫、皇宫苑题诗杀命、太师府奏折夹章,三鼠(彻地鼠、穿山鼠、翻江鼠)同柳青盗金、三鼠闹开封,钻天鼠卢方花神庙救弱女、锦毛鼠开封盗三宝困御猫,最后五鼠被包大人感化同归开封府为国尽力的故事。此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主要讲述叙述京都名门侠女何玉凤因父为权贵纪献唐所害,避居山林,更名十三妹,结交豪杰,往来市井,伺机报仇。一日偶遇为救父而奔走的公子安骥蒙难,十三妹毅然仗义救安脱险,并说合同时被救的弱女子张金凤与安骥成婚。后安父遇救,纪献唐亦为朝廷诛杀,十三妹何玉凤 即嫁与安骥。张金凤、何玉凤同嫁安骥,和睦相处,亲同姐妹,故此书亦名《金玉缘》 。
其他 7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又名《说呼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呼家后代全传》、《金鞭记》,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,全书共四十回。作者名已佚。目前保存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。《说呼》以描写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一门英杰,于宋仁宗时代与国戚庞氏家族之间的抗争为故事主线。
其他 1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的情节十分曲折,整体构架是一个,它先写澹然的德行,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,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,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。我国古代小说中,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,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。
其他 40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