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广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正月的第一天,就要放两只鸠鸟就是从这开始的。
陆 贾
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:“自古人君,皆云受命于天,云有瑞应,岂有是乎?”陆贾应之曰:“有。夫目瞤得酒食,灯火花得钱财,午鹊噪而行人至,蜘蛛集而百事喜,小既有征,大亦宜然。故曰:“目瞤则咒之,灯火花则拜之,午鹊噪则喂之,蜘蛛集则放之。况天下之大宝,人君重位,非天命何以得之哉!瑞宝信也,天以宝为信,应人之德,故曰瑞应。天命无信,不可以力取也。”(出《小说》)
将军樊哙问陆贾说:“从古到今,人们都说做皇帝的人是上天授给他们以重任,还说事先都有吉祥的征兆,难道真有这样的事吗?”陆贾回答说:“确实有”。接着又说:“眼睛如果跳,就要有美酒佳肴;灯如果冒火花,就能得到钱财;中午喜鹊如果叫,就要有人来;蜘蛛如果聚集,就会有高兴事。小事都有这样的征兆,大事也应当是这样。所以说,眼睛跳,就要祷告;灯冒火花,就要拜谢;中午喜鹊叫,就要喂它;蜘蛛聚集,就要放了它。如此说来,更何况是天降下的珍宝,皇帝的重位,不是上天授给,怎么能够得到呢?吉祥的宝物就是一种信号,上天用宝物做为信号,反映到有德之人的身上,所以说是吉祥的征兆。上天如果没有信号,就是凭着武力也不能得到。”
汉元后
元后在家,尝有白燕衔石,大如指,堕后绩筐中。后取之,石自剖其二。其中有文曰:“母天后地。”乃合之,遂复还合,乃宝录焉。乃为皇后,常置之玺笥中,谓为天玺也。(出《西京杂记》)
元后在家时,曾经有个白色的燕子嘴里面含着块石头,象手指甲那样大。掉下来后落在筐里。元后拣起石头,那石头就自然地分成了两块,其中上面写有文字说:“母天后地。”于是就又合在一起恢复了原来的样子。这就是天书啊。元后后来做了皇后。她经常将这块石头放在装玉玺的盒子里,称它是“天玺”。
后汉章帝
后汉章帝永宁五年,条支国献异鸟,名鳷鹊。其高七尺,解人言语,国太平则群翔鸣焉。(出《王子年拾遗记》)
后汉章帝永宁五年的时候,条支国来献上了一只奇异的鸟,鸟的名字叫鳷鹊。它高有七尺,能听懂人语。这真是国家如果太平,那么群鸟也会鸣叫啊。
吴大帝
吴孙权猎于武昌樊山下,见一老母,问权何获,曰:“只获一豹。”曰:“何不竖其尾?”忽然不见。权称尊号,立庙于山下。(出《武昌记》)
吴国孙权在武昌樊山下打猎,遇见一个老太太,她问孙权有什么收获,孙权说:“只获得了一只豹。”老太太说:“为什么不把它的尾巴树起?”说完老太太就不见了。孙权称帝于江东时,在山下为它立了庙。
魏明帝
魏明帝时,泰山下出连理文石。高十二丈,状如柏树,其文色彪发,如人雕镂,自上及下皆合而中开,广五尺。父老云:当秦末,二石相去百余步,芜没无有蹊径。及明帝之始,稍觉相近,如双阙形。土王阴类,魏为土德,斯为灵征。又沛国有戊己之地,土德之嘉祥也。乃修戊己坛,黄星炳夜,又起毕昂台祭之,言魏之分野。岁时皆修祀焉。(出《王子年拾遗记》)
魏明帝时,泰山下出产一种有连理一样花纹的石头。有十二丈高,形状象柏树。它的花纹和色彩非常鲜明焕发。好象人工雕刻的一样。上面和下面都连在一起,中间是离开的,有五尺多宽。当地的人们说,在秦朝末年,两块石头相距有一百多步,满地都是荒芜的杂草,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等魏明帝之初,发现两块石头渐渐的靠近了,就象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那样的形状。属土王阴之类,魏时把它叫土德。这是神灵显现的征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书主要描述清康熙年间,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剑山蓬莱岛的故事,包括身受浊目香、弩打石金声、宝鞭对宝鞭、九罪证慧斌、铁球戏三寇、火烧段家庄、广庆楼救驾、金锁换玉莲、夜走十三险、无形剑行刺、三打蓬莱岛等精彩章回。
其他 120万字 1个月前
讲述北宋仁宗时期南侠展昭被封做御猫,江湖上陷空岛五鼠兄弟(又叫五义)因此绰号有踩五鼠之嫌,锦毛鼠白玉堂一怒闯开封夜斗御猫、皇宫苑题诗杀命、太师府奏折夹章,三鼠(彻地鼠、穿山鼠、翻江鼠)同柳青盗金、三鼠闹开封,钻天鼠卢方花神庙救弱女、锦毛鼠开封盗三宝困御猫,最后五鼠被包大人感化同归开封府为国尽力的故事。此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主要讲述叙述京都名门侠女何玉凤因父为权贵纪献唐所害,避居山林,更名十三妹,结交豪杰,往来市井,伺机报仇。一日偶遇为救父而奔走的公子安骥蒙难,十三妹毅然仗义救安脱险,并说合同时被救的弱女子张金凤与安骥成婚。后安父遇救,纪献唐亦为朝廷诛杀,十三妹何玉凤 即嫁与安骥。张金凤、何玉凤同嫁安骥,和睦相处,亲同姐妹,故此书亦名《金玉缘》 。
其他 7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又名《说呼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呼家后代全传》、《金鞭记》,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,全书共四十回。作者名已佚。目前保存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。《说呼》以描写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一门英杰,于宋仁宗时代与国戚庞氏家族之间的抗争为故事主线。
其他 1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的情节十分曲折,整体构架是一个,它先写澹然的德行,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,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,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。我国古代小说中,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,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。
其他 40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