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广记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况跟他讲了。回去之后僧人立即为自己的同学抄写了一部《法华经》。抄完后,整理装订完毕,他又带上经书到泰山庙投宿。这天夜里,神灵象上次一样出来了,欢欢喜喜地给僧人行礼,并问他这次的来意。僧人告诉神灵,自己带来了抄好的《法华经》,神灵说:“这我知道了。师父为同学抄写经书,刚开始题目时,他就被解脱了,我已令他出生在人间了。然而,这个地方不洁净,不能存放经书,请师父替他送到他原先所在的寺庙里去。”
两人又说了好长时间,快天亮时,神灵告辞而去。
蛤 像
隋帝嗜蛤,所食必兼蛤味,逾数千万矣。忽有一蛤,椎击如旧,帝异之,安置几上。乙夜有光,及明,肉自脱,中有一佛二菩萨像。帝悲悔,誓不食蛤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)
一说,唐文宗皇帝好食蛤蜊。一日,左右方盈盘而进,中有劈之不(原无不字,据陈校补)裂者。文宗疑其异,即焚香祝之。俄顷之间,其蛤自开,中有二人,形貌端秀,体质悉备,螺髻璎珞,足履菡萏,谓之菩萨。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,以玉屑覆之,赐兴善寺,令致敬礼。至会昌中,毁佛像,遂不知所在。(出《杜阳杂编》)
隋炀帝喜欢吃蛤蜊,每顿饭都得有蛤蜊肉,吃了超过一万只了。突然遇上一只蛤蜊,无论怎么敲打都开不了,皇帝很奇怪,把它放到了桌子上。不料这只蛤蜊到了夜晚便闪闪放光,到天亮时,肉就自行脱露,里面有一个佛像两个菩萨像。皇帝很痛悔,立誓再不吃蛤蜊。
还有一种说法,说的是唐文宗皇帝爱吃蛤蜊。一天,身边人正端上满满的一盘,其中有一只劈不开的,文宗皇帝怀疑它是神奇之物,立即焚香祭奠。不一会儿,这只蛤蜊自行张开了,里面有两个小人,相貌端正清秀,胳膊腿全有,发髻上戴着璎珞发夹,两脚踏在荷花上,人们说这是菩萨。文宗皇帝便把它放在镶着金边的檀香盒里,又盖上一层玉石粉,赐给兴善寺,让他们礼拜供奉。唐武宗会昌年间,大肆毁坏佛像,这两个菩萨像便不知下落了。光明寺
洛阳宜寿里有苞信县令段晖宅,地下常闻钟声,时见五色光明,照于堂宇。晖甚异之,遂掘地,得金像一躯,可高三尺,并有二菩萨,趺上铭云:“晋泰始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监荀勖造。”晖遂舍宅为光明寺。咸云,此是荀勖故宅。其后盗者欲窃此像,像与菩萨,合声喝贼。盗者惊怖,即时殒倒。众僧闻像叫声,遂擒之。(出《洛阳伽蓝记》)
洛阳宜寿里有一座苞信县令段晖的宅第,地下常常听到有钟声,时常看见五颜六色的光线照射在房子上。段晖感到奇怪,便往地下挖掘,结果挖到一尊金身佛像,有三尺来高;同时还有两尊菩萨像,脚背上有一段铭文:“晋泰始二年五月十五日,侍中中书监荀勖制造。”段晖便把这座宅院施舍出来作了光明寺,大家都说这是荀勖原来的宅院。后来,有个窃贼要盗窃这尊佛像,这尊佛像与菩萨像齐喊“捉贼”,窃贼当时就被吓倒了。众僧听到佛像的叫声,便赶来把窃贼抓获了。
十光佛
兴福寺西北隅有隋朝佛堂,其壁有画十光佛者,笔势甚妙,为天下之摽冠。有识者云,此国手蔡生之迹也。蔡生隋朝以善画闻,初建堂宇既成,有僧以百金募善画者,得蔡生。既画,谓人曰:“吾平生所画多矣,独今日下笔,若有鬼神翼而成者。”由是长安中尽传其名。贞观初,寺僧以此堂年月稍久,虑一旦有摧圯,遂召数工,及土木之费,且欲新其制。忽一日,群僧斋于寺庭,既坐,有僧十人,俱白皙清瘦,貌甚古,相次而来,列于席。食毕偕起,入佛堂中,群僧亦继其后。俄而十人忽亡所见,群僧相顾惊叹者久之。因视北壁十光佛,见其风度,与向者十人果同。自是僧不敢毁其堂,且用旌十光之易也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书主要描述清康熙年间,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剑山蓬莱岛的故事,包括身受浊目香、弩打石金声、宝鞭对宝鞭、九罪证慧斌、铁球戏三寇、火烧段家庄、广庆楼救驾、金锁换玉莲、夜走十三险、无形剑行刺、三打蓬莱岛等精彩章回。
其他 120万字 1个月前
讲述北宋仁宗时期南侠展昭被封做御猫,江湖上陷空岛五鼠兄弟(又叫五义)因此绰号有踩五鼠之嫌,锦毛鼠白玉堂一怒闯开封夜斗御猫、皇宫苑题诗杀命、太师府奏折夹章,三鼠(彻地鼠、穿山鼠、翻江鼠)同柳青盗金、三鼠闹开封,钻天鼠卢方花神庙救弱女、锦毛鼠开封盗三宝困御猫,最后五鼠被包大人感化同归开封府为国尽力的故事。此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。
其他 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主要讲述叙述京都名门侠女何玉凤因父为权贵纪献唐所害,避居山林,更名十三妹,结交豪杰,往来市井,伺机报仇。一日偶遇为救父而奔走的公子安骥蒙难,十三妹毅然仗义救安脱险,并说合同时被救的弱女子张金凤与安骥成婚。后安父遇救,纪献唐亦为朝廷诛杀,十三妹何玉凤 即嫁与安骥。张金凤、何玉凤同嫁安骥,和睦相处,亲同姐妹,故此书亦名《金玉缘》 。
其他 73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又名《说呼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呼家后代全传》、《金鞭记》,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,全书共四十回。作者名已佚。目前保存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。《说呼》以描写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一门英杰,于宋仁宗时代与国戚庞氏家族之间的抗争为故事主线。
其他 12万字 1个月前
《》的情节十分曲折,整体构架是一个,它先写澹然的德行,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,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,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。我国古代小说中,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,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。
其他 40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