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仙侠五花剑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话说文云龙与薛飞霞在截云山成亲之后,一同学艺,精进得甚是迅速。
忽因天降大雪,山上边层冰互结,寒气逼人。云龙身上所穿衣服觉得甚冷。要想下山到莲花寺取还所寄行囊。因又想起甄卫这人枉法诬良,十分可恶,断断容他不得。乘这几日,山顶上冰雪交加不便习艺,故与飞霞商议一同下山。一来早报飞霞当日被陷之冤,二来要表明劫狱的是燕子飞,也好使他行文缉捕;三来戒戒他的以后为官,不可诬陷善良,伤害天理。因此夫妻二人双双同至厅上,将情向虬髯公与聂隐娘禀知,当晚便要动身行事。虬髯公拈髯笑问道:“你二人此去,要想怎样处置于他,须先说个明白。凡为剑侠的人,作事终要光明正大,不可造次而行。”文云龙道:“弟子想,甄卫虽然在法,究竟是朝廷命官,所以今夜下山,想把他的印信盗去,再留个柬儿与他,许他改过自新,这印自有送还之日。否则,将来有官无印,任凭是秦贼门生,头上的那顶乌纱,只怕终难稳戴。不知恩师以为然否?”虬髯公点头道:“这般措置,也尚不妨。但是大雪之后,屋瓦皆冰,若论贤契功夫,纵然去得。薛侄女纵跳未精,如何是好?”聂隐娘也接口对飞霞道:“凡事不宜操切。你缓几时再去也罢。”飞霞尚未回言,云龙代禀说:“若说他的剑术,果然只有三分。若说纵跳,幸仗换骨丹之功,身体甚是轻便。那城武县的衙门,弟子先曾去过,房屋既不甚高,防备也不甚紧,大约尚可去得。”聂隐娘道:“话虽如此。但是屋瓦一冰,最难立足,比不得干天燥日,可以来往自如,为师的怎能放心得下。今夜如一定欲去,你且在此略试一试脚步,方可许你下山。就从这厅屋起步,命你抄至你的卧房,再从卧房奔回厅屋,看有几张碎瓦。且行动时身体可摇,便知分晓。”飞霞遵命,立即回房,宽去外衣,重至厅前,端整上屋。隐娘等众仙侠多至庭心观看。但见飞霞不慌不忙,起个扫叶拳中断梗泊崖之势,把身子向墙上一伏,两手往上一伸,再起个擎拳摧朽之势,离地已有二丈多高。众仙侠暗暗喝采。飞霞又起个入山扫雾之势,把上半身向檐牙一磕,扑的早已上了屋檐,头也不回,展开小足如飞而去。不消片刻,既见他奔了回来,起个落叶辞根之势,把身体一蹲,飕的飞下庭心。虽然微有喘息,尚不至十分吃力。一鸣、素云多赞他进境神速,足见平日专心。隐娘看他举步端严,神完气足,更暗赞他难得少年夫妇,不为情欲所牵,乃能功夫如此。问一问共碎几张瓦片,飞霞回报:“弟子留心检点,共计五间屋面,去时碎了十一张,回时只碎六张。”隐娘道:“照此功夫,果然已可去得。但你尚是第一次夜行,黑暗中非白天可比,终须格外谨慎,与文贤侄早早回山方好。”飞霞、云龙唯唯听命,彼此心下大喜,各仙侠回至厅中又谈论些行侠仗义的正宗话儿。
到了晚上,将近二更天气,云龙、飞霞向一鸣、素云各借了一身夜行衣服,装束好了,背上各插仙剑一柄,辞别过虬髯、隐娘,又别了黄衫、红线,尚欲再寻一鸣、素云,不知何往,料着他们练功去了,也就不去惊动,即便起身下山。那晚虽然雪已住了,只因山中无人来往,山路上积着的残雪足有四五寸厚薄,黏结成冰,甚难行走。云龙尚还可耐,飞霞觉得艰苦备尝。二人下得山头,略略歇了歇足,始取道往县衙而去。
行至半途,云龙忽然叫声:“啊呀!”立住了脚。飞霞慌问何故。云龙道:“我们来得匆忙,没有向雷大哥与白贤妹问明路径,这却如何是好?”飞霞也着急道:“妾当初上山的时候,乃在露筋祠,蒙聂恩师背负回山,此时人事不知,怎晓得东南西北。不知相公与虬师怕等当日同由莲花寺到山,可还记得约略程途?”云龙摇头道:“那时乃由恩师驾着剑遁而行,两目紧闭,那知道从那路而走,必须找找人问个信儿方好。”飞霞道:“更深夜静,不要说路上无人,就是有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该书系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,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,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、建立明政权。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如贩乌梅、取襄阳、战滁州等。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、胡大海、花云、徐达、李文忠、沐英、朱文正、邓愈、汤和、郭英、朱亮祖 等更是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今天流行的评书《明》、《朱元璋演义》等曲艺作品就是据此而加工所成。
其他 20万字 1个月前
小说描写明朝天启年间,太师云定、御史钟珮、都统雁翎、翰林文正等忠臣与奸臣国舅刁发斗争的故事。其中穿插他们的子女雁羽、钟山玉、云素晖、文翠琼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及西、羌北番入侵。作者将忠奸斗争同爱情婚姻的善恶斗争结合起来,将主人公个人的经历、命运和结局置于国家兴衰、朝政大权存亡的背景之下,既赋予忠奸斗争以较为浓郁的人情味,又给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注入忠义的内容。
其他 19万字 1个月前
道光廿八(1848)戊申年经纶堂刊本。六卷四十二回。不题撰人。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、郝联、鲍刚、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。本书情节与《》类似,人物亦有同名者。
其他 10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,作者俞万春(1794—1849),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(1826),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(1847),中间凡“三易其稿”,首尾历22年;本书中,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相一致,所以他紧接金圣叹“腰斩”过的七十回本《》,从七十一回写起,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“被张叔夜擒拿正法”的故事,自名其书为《荡寇志》,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《结水浒传》;是中国小说史
其他 68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。全书500卷,目录10卷,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道经﹑释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,属于类书。宋代李昉﹑扈蒙﹑李穆、徐铉、赵邻几、王克贞、宋白、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次年(978年)完成。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,和《太平
其他 492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