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仙侠五花剑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楚,暗想:“不如暂且允从,或者命中有救,得遇个正人君子提出火坑。或竟嫁他为妻,尚有出头之日。即如近日韩世忠的夫人粱氏红玉,闻他也是妓女出身,目下已经做了一品夫人,好不荣耀。”主意已定,勉强的回转心来,随着一班姊儿、妹儿胡乱学些歌技。大凡聪明的人,诸事一学就会,一会就精。飞霞何等伶俐,不上两三个月,竟成了一个出色的粉头。王老妈就欢喜起来,令他应酬狎客。
只是性气甚烈,客人到他房中,但许谈谈讲讲,或是唱支曲儿,下盘棋儿,写几个字儿,对几联对儿。若使稍涉邪念,他就要着起恼来。因此,客皆替他取了一个外号,叫做“镜中花”,乃看得折不得的意思。不知不觉在院中混了一年有余,也有许多豪客,或想与他梳拢,或想娶他为妾,飞霞决意不从。王老妈因他人才出众,缠头所入每日甚多,所以却也不去强他。
去年,甄卫放了城武县知县的缺,到了县中尚未上任,闻得飞霞美貌无双,私自隐着姓名,黑夜里前去游玩。一见之下,色授魂飞,便要与他定情,飞霞不允。甄卫只道娼妓人家可以用势欺压得的,他竟说出真姓名来,定要强逼成欢。不料飞霞非但下从,反说:“大老爷既是此间的父母官,虽未到任,也不该微服嫖娼。小女子今夜若从,反恐损了大老爷的盛德,玷了大老爷的官箴,日后如何治得万民?这事断使不得。”甄卫听了,尚要用话逼他。
飞霞泪汪汪的,又回说道:“大老爷,且莫错了念头。小女子虽落人坑,也是儒家之女。只因遭家不造,误堕烟花,每望有个好人救奴脱离苦海。若大老爷今夜定要威逼,小女子宁死不从。何况院中姊妹甚多,倘被他们知道真情,沸沸扬扬传讲出去,只怕大老爷大是不便,还求珍重些儿才是。”这一席话,只说得甄卫有威难使,无口可开,顿时老羞变怒,骂声:“好个不中抬举的贱人!”抢白一场,恨恨而去。直至今日,未曾出得这口气儿。
初时王老妈知道飞霞得罪了未到任的新任老爷,暗中怀着鬼胎,也曾把飞霞责打了一番,说他吃了为娼的饭,自然要干为娼的事:“你今年纪说小不小,也是十六岁的人了。本县老爷要你,乃是天大喜事,你敢使性恼人。若是闹出祸来,这还了得。”后来听见甄卫到任,并无动静。过了一年有余,也就把这念儿淡了。谁知甄卫原是一个阴险的人,吃了人的暗亏,一时虽不发作,却切切的记在心头,常想寻件事儿报复。如今雷家堡出了巨案,他竟想出一条绝毒的计来,只说:“雷一鸣本是土豪,秦应龙屡欲剿办,积下深仇,此次应龙之死,访闻实因私往彩霞坊薛飞霞家闲游。飞霞本与一鸣有交,送信雷家堡上,致被一鸣纠人追袭杀毙,所以只伤应龙一人。刻下一呜纠台亡命,雄踞截云山谋叛。县中兵力单薄,不敢往拿,故将娼妇薛飞霞,拘获讯供候详。”一面密遣心腹家丁,亲至临安,捏造消息,使他传到秦太师的耳中。“太师向知应龙为人,贪花好色,一闻此言,必定认以为真。那时抱怨应龙不该身为统兵大员,私入娼寮,被人杀害。倘使讯出实情,申详到京,反于声名有碍,定要私下嘱托,千万把此事隐起。不是将飞霞瘦死狱中,以灭其口,或惜他交通叛寇的罪名,问个死罪。既可出了往日之气,又可使太师来仰求于我,将来反有个升调可图,岂非一举两得。”这是他欺瞒着东省离临安甚远,应龙平时行止不端,营中又无亲丁活口可证,满营的大小将务更料定他们无人亲临安向太师前诉说之故,所以定下这一条移花接木、公报私仇之计,要难为这烈性裙钗。可怜薛飞霞那里得知,就是众差役也不明就理。既然奉了本官的签票,自然如飞的向彩霞坊拿人。正是:
计就月中擒玉兔,谋成日里捉金鸟。
不知薛飞霞被拿到县,甄知县如何审问,且看下回分解。
该书系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,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,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、建立明政权。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如贩乌梅、取襄阳、战滁州等。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、胡大海、花云、徐达、李文忠、沐英、朱文正、邓愈、汤和、郭英、朱亮祖 等更是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今天流行的评书《明》、《朱元璋演义》等曲艺作品就是据此而加工所成。
其他 20万字 1个月前
小说描写明朝天启年间,太师云定、御史钟珮、都统雁翎、翰林文正等忠臣与奸臣国舅刁发斗争的故事。其中穿插他们的子女雁羽、钟山玉、云素晖、文翠琼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及西、羌北番入侵。作者将忠奸斗争同爱情婚姻的善恶斗争结合起来,将主人公个人的经历、命运和结局置于国家兴衰、朝政大权存亡的背景之下,既赋予忠奸斗争以较为浓郁的人情味,又给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注入忠义的内容。
其他 19万字 1个月前
道光廿八(1848)戊申年经纶堂刊本。六卷四十二回。不题撰人。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、郝联、鲍刚、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。本书情节与《》类似,人物亦有同名者。
其他 10万字 1个月前
《》,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,作者俞万春(1794—1849),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(1826),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(1847),中间凡“三易其稿”,首尾历22年;本书中,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相一致,所以他紧接金圣叹“腰斩”过的七十回本《》,从七十一回写起,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“被张叔夜擒拿正法”的故事,自名其书为《荡寇志》,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《结水浒传》;是中国小说史
其他 68万字 1个月前
《》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。全书500卷,目录10卷,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道经﹑释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,属于类书。宋代李昉﹑扈蒙﹑李穆、徐铉、赵邻几、王克贞、宋白、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次年(978年)完成。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,和《太平
其他 492万字 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