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侠义风月传
  4. 第四回 过公子痴心捉月
设置

第四回 过公子痴心捉月(5 / 5)



《侠义风月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。吃完茶,冰心小姐就问庄妇道:“后面坟上祭礼,可曾打点么?”庄妇答道:“俱已齐备,只候小姐行礼。”

冰心小姐随起身,同小兄弟直走到后面母亲的坟上,哭祭了一番,直等焚化了纸钱,方回身到庄西一间阁上去看菊花。

原来这南庄有东西两层高阁,东边阁下,栽的都是桃花,以备春祭赏玩。西边阁下,栽的是菊花,以备秋祭赏玩。今日是秋祭,冰心小姐上了西阁,往下一看,只见阁下满地铺金,菊花开得正盛。有《踏莎行》词为证:瘦影满篱,香疏三径,深深浅浅黄相映。露下繁英饥可餐,风前雅致谁堪并?说起可怜,懒如新病,恹恹开出秋情性。漫言尽日只闲闲,须知诗酒陶家兴。

冰心小姐在西阁上看罢菊花,又向四郊一望,正是秋成之时。收的收,割的割,乡人奔来奔去,手脚不停。忽看见两个闲汉,立在一间屋边看揽稻,有些诧异,因再向西边一看,又看见三个闲汉,坐在一堆乱草上,忽眠忽起。再看看,又见小兄弟与一个青衣小厮,掩在照墙后说话。冰心小姐心下明白,并无言语。不多时,庄妇摆饭在后厅,请冰心小姐去吃。冰心小姐下了阁,叫人寻了小兄弟来同吃。吃完饭,小兄弟就催冰心小姐:“道路远,没甚事早些回去吧!”冰心小姐道:“你且再玩耍片时,我还要吩咐庄户催讨租米。”小兄弟又去了。

冰心小姐因叫众庄户将庄田事务,一一吩咐明白,发放去了,然后坐在后厅旁边小房里,叫丫鬟将大皮箱出空了衣服,用包袱包起,又悄悄叫家人取了许多碎石块,放在空箱里,抬到大轿柜底下放了,又叫家人寻一大石,用包袱包了,放在轿柜上面,然后将轿门关上,用锁锁了,放下轿慢遮了,又叫众家人进来,吩咐如此如此,众家人领命。然后自家换了一件青衣,坐在四乘小轿内,却留下一个丫鬟,叫庄户另寻一轿送来。

收拾停当,却叫家人大开了庄门,喝道:“轿夫快来,小姐已上轿了!”轿夫正在外面伺候,听见叫,便一齐拥人,各认原轿,照旧抬了出来。打伞的也打起黄伞,在前引路。家人又寻了小兄弟来,同骑上马跟随。

才抬离了庄门,不上一箭路,早有东边两个、西边三个,一霎时跳出一二十脚夫来。有几个将大轿捉住不放,有几个将抬轿的乱打道:“这地方是我们的生意,你怎么来抬?”打得这四个轿夫披头散发,各各放手,早有四个轿夫,接上肩头,抬着飞跑去了。后面骑马的家人看见,忙忙加鞭赶上,前来吆喝道:“作死的奴才,这是城中水侍郎老爷的小姐,怎敢抢抬?”那抬轿的听见说是水小姐,一发跑的快了。后面家人的马,将近赶上,只见路旁松树下,过公子带着一簇人马,从林中出来,拦住大叫道:“你家小姐,已是我过公子娶了,你们赶些什么?”家人看见,慌忙勒住马道:“原来是过姑爷抬回去,小人怎敢?但不赶上,恐怕小姐明日责罚。”过公子将手一挥道:“快回去,小姐若责罚你,都在我身上。”说罢,将马加上一鞭,带着众人去赶前边轿子。众家人借此缩住,等后面小姐的小轿上来,悄悄的抬了回家不提。

却说过公子赶上大轿,欢欢喜喜,拥进城来。只因这一抢,有分教欢颜变怒,喜脸成羞。不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相关小说推荐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是[清]何梦梅。话说大明弘治皇帝,乃宪宗第三子,在位一十八年,民殷物阜,四海咸钦。正宫张氏所生太子厚照,年方一十五岁。是年七月,弘宗皇抱恙,日加沉重,召谨身大殿学士梁储、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、文华殿大学士刘健、文渊阁大学士谢迁,一班大臣入宫受命。众臣齐至,帝曰:“朕召众卿,非为别事,因孤病势危殆,服药罔效,恐一旦梦赴南柯,难再与众卿聚会。此则修短有数,非人力可挽回。惟社稷江山,后虑甚大,故

其他 9万字 1个月前

轰天雷

轰天雷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为【清】吴趼人、蓝鼎元。

其他 6万字 1个月前

续儿女英雄传

续儿女英雄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续》清·不题撰人,与《儿女英雄传》合称《》。

其他 18万字 1个月前

双龙传

双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为清末小说家储仁逊作品,讲述了嘉庆初年,嘉庆皇帝微服私访以及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。小说共五回,三万余字。
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
青龙传

青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,清代作品。作者署名为: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。具体是谁,有待考证。有人以为是储仁逊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满汉斗

满汉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官场斗》 又叫《》、《金殿斗智》、《君臣斗智》,是“八大棍儿”之一。来源于长篇竹板书《》的片段,大约成书于道光年间。前辈相声艺人朱绍文(穷不怕)常说的《乾隆爷打江南围》,即是此段的前身。清末阎德山、李德钖(万人迷),对之又有较大发展,“可连说数日”。后经张寿臣及马桂元整理修改,开始定名为《满汉斗》。传至刘宝瑞、王长友、刘奎珍、冯立樟等人,对此段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。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“评”

其他 5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