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侠义风月传
  4. 第一回 省凤城侠怜鸳伴苦
设置

第一回 省凤城侠怜鸳伴苦(5 / 5)



《侠义风月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君父之前,以博高名者,皆忠臣矣,岂朝廷设立言官之本意那?”

铁御史叹道:“谏臣言事,自望事成,谁知奸人诡计百出。

就如我今日之事,明明遇韩愿夫妻叫伸冤屈,我方上疏,何期圣旨着刑部拿人,而韩愿夫妻二人已为奸侯藏过,并无踪影,转坐罪于我。然我之本心岂捕风捉影,欺诳君父哉!事出意外,谁能预知?”铁公子道:“事虽不能预知,然凡事亦不可不预防。前之失既已往不可追矣,今日祸已临身,急急料理,犹恐迟误,又生他变,大人奈何安坐囹圄,静听奸人诬害?”铁御史道:“我岂安坐囹圄?也是出于无奈。若说急急料理,原告已被藏匿,无踪无影,叫我料理何事?”铁公子道:“怎无踪影?但刑部党护奸侯,自不用力。大人宜急请旨自捕,方能完事。”铁御史道:“请旨何难,但恐请了旨,无处捕人,岂不又添一罪?”铁公子道:“韩愿妻女三人踪迹,孩儿已访在此;但干涉禁地,必须请旨去拿,有个把柄,方可下手。”铁御史道:“我也曾托相好同官,着精细人役,四路缉访,并无一点风声。你才到京,忽能就访得的确,莫非少年孟浪之谈?”铁公子道:“此事关身家性命,孩儿怎敢孟浪?”因看四下无人,遂悄悄将遇见韦佩并老儿传言之事,细细说了一遍,又取出韦佩的揭帖,与铁御史看。

铁御史看了,方欢喜道:“有此一揭帖,韩愿妻女三人纵捉获不着,也可减我妄言之罪。但所说窝藏之处,我尚有疑。”

铁公子道:“此系禁地,人不敢入,一定藏于此,大人更有何疑?”铁御史道:“我只虑奸侯事急,将三人谋死以灭迹。”

公子道:“大夬侯虽说奸恶,不过酒色之徒,恃着爵位欺人,未必有杀人辣手。况贪女子颜色,心中恋恋不舍,既有此禁地藏身,又有刑官党护,又见大人下狱,事不紧急,何至杀人?

大人请放心勿疑。”铁御史又想了想道:“我儿所论,殊觉有理,事到头来,也说不得了,只得依你。待我亲写一本,汝回去快取关防来用,以便奏上。”铁公子道:“不须大人费心,本章孩儿已写在此,关防亦带在此,只消大人看过,若不改就可上了。”因取出递与铁御史。铁御史展开一看,只见上写着:河南道监察御史,现系狱罪臣铁英谨奏,为孤忠莫辨,恳恩降敕自捕,以明心迹事;窃闻耳目下求,人主之圣德,刍芜上献,臣子之荩心。故言官言事,尚许风闻,未有据实入陈,反加罪戾者也。臣前劾大!夬侯沙利,白昼枪掳生员韩愿已聘之女为妾,实名教所不容,礼法所必诛。邀旨敕刑部审问,意谓名教必正,礼法必申矣。不料奸侯如鬼如域,暗藏原告以瞒天,又不料刑臣不法不公,明纵犯人以为恶,反坐臣螺绁。臣素丝自信,料难宛转。窃臣赤胆天知,只得哀求圣主,伏望洪恩,怜臣朴直遭诬,乞降一敕,敕臣自捕,若朝奉敕而夕无人,则臣万死无辞矣;若获其人,则是非曲直不辩自明矣。倘蒙天恩怜准,须秘密其事,庶免奸侯又移巢穴。再敕不论禁地,则臣得以展布腹心。临表不胜激切待命之至!外韦佩帖着一纸,开呈御览,以明实据。

铁御史看完,大喜道:“此表剀切详明,深合我意,不消改了。”一面封好,一面就请狱官烦他代上。狱官不敢推辞,只得领命,到通政司去上达。只因这本一上,有分教:打碎玉笼,顿开金锁!铁御史上了此本,不知上意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相关小说推荐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是[清]何梦梅。话说大明弘治皇帝,乃宪宗第三子,在位一十八年,民殷物阜,四海咸钦。正宫张氏所生太子厚照,年方一十五岁。是年七月,弘宗皇抱恙,日加沉重,召谨身大殿学士梁储、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、文华殿大学士刘健、文渊阁大学士谢迁,一班大臣入宫受命。众臣齐至,帝曰:“朕召众卿,非为别事,因孤病势危殆,服药罔效,恐一旦梦赴南柯,难再与众卿聚会。此则修短有数,非人力可挽回。惟社稷江山,后虑甚大,故

其他 9万字 1个月前

轰天雷

轰天雷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为【清】吴趼人、蓝鼎元。

其他 6万字 1个月前

续儿女英雄传

续儿女英雄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续》清·不题撰人,与《儿女英雄传》合称《》。

其他 18万字 1个月前

双龙传

双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为清末小说家储仁逊作品,讲述了嘉庆初年,嘉庆皇帝微服私访以及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。小说共五回,三万余字。
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
青龙传

青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,清代作品。作者署名为: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。具体是谁,有待考证。有人以为是储仁逊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满汉斗

满汉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官场斗》 又叫《》、《金殿斗智》、《君臣斗智》,是“八大棍儿”之一。来源于长篇竹板书《》的片段,大约成书于道光年间。前辈相声艺人朱绍文(穷不怕)常说的《乾隆爷打江南围》,即是此段的前身。清末阎德山、李德钖(万人迷),对之又有较大发展,“可连说数日”。后经张寿臣及马桂元整理修改,开始定名为《满汉斗》。传至刘宝瑞、王长友、刘奎珍、冯立樟等人,对此段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。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“评”

其他 5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