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内斯小说
  1. 吉内斯小说
  2. 其他小说
  3. 侠义风月传
  4. 第十六回 美人局歪厮缠实难领教
设置

第十六回 美人局歪厮缠实难领教(5 / 5)



《侠义风月传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吉内斯小说(www.genessiscs.com)

八的乱嘈。铁中玉欲要认真动手,却又见是一班女子,反恐不便,只得忍耐,因暗想道:“俗语说:‘山鬼之伎俩有限,老僧之不睹不闻无穷。’只不理她们便了。”因移了一张椅子,远远的坐下,任众侍妾言言语语,他只默然不睬。

正是:

刚到无加柔至矣,柔而不屈是真刚。

若思何物刚柔并,惟有人间流水当。

铁中玉正被众侍妾罗唣,忽仇太监从后楼转出来,一面将众侍妾喝退道:“贵人面前,怎敢如此放肆!”一面就对铁中玉道:“铁先生这段姻缘,已做到这个田地,料想也推辞不得,不如早早顺从了吧,也免得彼此失了和气。”铁中玉道:“非是学生不从,于礼不可也。”仇太监道:“怎么不可?”铁中玉道:“老公公不看见会典上有一款:外臣不许与内臣交结,交结且不可,何况联婚?”仇太监道:“这是旧制,旧制既要遵,难道皇爷的新命倒不要遵?”铁中玉道;”就是要遵,也须奏明了圣旨,谢过恩,这是断乎不可,望老公公原谅。”二人正在楼上争论,忽两个小太监慌慌忙忙跑上楼来,将仇太监请了下去。

原来是侯总兵边关上又招降了许多敌人,又收了许多进贡的宝物,亲解来京朝见,蒙圣上赐宴,因前保举是铁中玉,故有旨召翰林铁中玉陪宴。侍宴官得了旨,忙到铁衙来召,闻知被仇太监邀了去,只得赶至仇太家里来寻。看见铁翰林跟随的长班并马,俱在门前伺候,遂忙禀仇太监要人。仇太监出来见了,闻知是这些缘故,与过学士两个气得你看我,我看你,话都说不出来。侍宴官又连连催促,仇太监无可奈何,只得叫人开了楼门,放他下来。

铁中玉下来,还不知是什么缘故,因见侍宴官与长班禀明,方才晓得。又见侍宴官催促急,就要辞出。仇太监满肚皮不快活,因说道:“陪审固是圣旨,题画也是圣旨,怎么两轴只题一轴?明日圣上见罪,莫怪我不早说话。”铁中玉道:“我学生多时催题,老公公匿画不出,叫学生题什么?”

原来这轴画原在楼下,因要骗铁中玉上楼,故不取出。及骗水上楼,便将这轴画好好铺在案上,好入他的罪。今听铁中玉说匿画不出,因用手指道:“现放在书案上,你自不奉旨题写,却转说匿画,幸有过老先生在此做个见证。”铁中玉见画在案上,便不多言,因走近前,展开五看,却画的是一枝半红半白的梅花,与前边的的磬口蜡梅,又不相同。便磨墨濡毫要题。侍宴官见铁中玉要题画,因速速催促道:“题诗要费工夫,侯总爷已将到,恐去迟了。”铁中玉道:“不要紧。”因纵笔一挥,挥完掷笑,将手与过学士一拱道:“不能奉陪了。”说罢,竟往外走。仇太监只得送他出门上马而去。正是:孤行不畏全凭胆,冷脸骄人要有才。

胆似子龙重出世,才如李白再生来。

仇太监送了铁中玉去后,复走进来,叫过学士将此画题的诗,念与他听。过学士因念道:一梅忽作两重芳,仔细看来觉异常。

认作红颜饶雪色,欲愁白面带霞光。

莫百浅醉添微晕,敢是初醒薄晓妆。

休怪题诗难下笔,枝头春色费商量。

过学士念完,仇太监虽不深知其妙,但见其下笔敏捷,也就惊倒。因算计道:“这小畜生有如此才笔,那水小姐闻他也是个才女,怎肯放他?”过学士道:“她不放他,我学生如何又肯放她?只得将她私邀养病之事,央一个敢言的当道,上他一本,使他必不成全,方遂我意。”只因这一算,有分教:镜愈磨愈亮,泉越汲越清。不知过学士央谁人上本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相关小说推荐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明皇正德下江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是[清]何梦梅。话说大明弘治皇帝,乃宪宗第三子,在位一十八年,民殷物阜,四海咸钦。正宫张氏所生太子厚照,年方一十五岁。是年七月,弘宗皇抱恙,日加沉重,召谨身大殿学士梁储、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、文华殿大学士刘健、文渊阁大学士谢迁,一班大臣入宫受命。众臣齐至,帝曰:“朕召众卿,非为别事,因孤病势危殆,服药罔效,恐一旦梦赴南柯,难再与众卿聚会。此则修短有数,非人力可挽回。惟社稷江山,后虑甚大,故

其他 9万字 1个月前

轰天雷

轰天雷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作者为【清】吴趼人、蓝鼎元。

其他 6万字 1个月前

续儿女英雄传

续儿女英雄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续》清·不题撰人,与《儿女英雄传》合称《》。

其他 18万字 1个月前

双龙传

双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为清末小说家储仁逊作品,讲述了嘉庆初年,嘉庆皇帝微服私访以及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。小说共五回,三万余字。

其他 2万字 1个月前

青龙传

青龙传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》,清代作品。作者署名为: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。具体是谁,有待考证。有人以为是储仁逊。

其他 1万字 1个月前

满汉斗

满汉斗

侠义小说 / 文

《官场斗》 又叫《》、《金殿斗智》、《君臣斗智》,是“八大棍儿”之一。来源于长篇竹板书《》的片段,大约成书于道光年间。前辈相声艺人朱绍文(穷不怕)常说的《乾隆爷打江南围》,即是此段的前身。清末阎德山、李德钖(万人迷),对之又有较大发展,“可连说数日”。后经张寿臣及马桂元整理修改,开始定名为《满汉斗》。传至刘宝瑞、王长友、刘奎珍、冯立樟等人,对此段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。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“评”

其他 5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